薪火相传:红色血脉永流淌

20210608期来自:上党晚报

C

行走在南姚村,这个建立在山岭之上的村庄道路平整,砖瓦房整齐排列。记者跟随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继斌的脚步,在村内寻找昔日窑洞战的遗迹,终于在被杂草覆盖的荒野处寻得一处。

开凿于山体上的废窑空空如也,深处是一个约一人高,半米宽的拱门形洞,洞内漆黑一片。张继斌说,1945年以前,村里的村民都住在这样的窑洞中,深挖的“里窑”和坑道相连,南姚村在地下和山体中“隐藏”着一个庞大的交通网。1945年,日寇被赶出襄垣县,许多“里窑”和通道便被村民用土坯封死了。再后来,村民建起了宽敞明亮的砖混房,窑洞房逐渐退出了生活“舞台”。久而久之,村里剩下带“里窑”的窑洞也仅有一两眼了。

“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但南姚村的窑洞战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根’却要守住。”张继斌告诉记者,2019年,南姚村委在通过走访专家、遍寻史实资料的过程中,完善了该村的红色历史文字和图片,经整理建立了以“南姚村抗战大事记”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其中,《南姚村:襄垣窑洞战最典型的战例》的内容较为详尽。

南姚村红色文化展览馆是依托本村实际,搭建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课堂。张继斌告诉记者,充分挖掘南姚村的红色文化,建立红色文化展览馆,是让“红色血脉”在南姚村薪火相传的必要方式。饮水思源,南姚村的后人应当了解祖辈抗击敌人的决心和智慧,以及在战斗过程中的无畏和牺牲。

“窑洞战,真奇妙,对敌斗争立功劳,我在明处敌人遭暗礁,打得他们鬼哭又狼嚎……”看展过程中,耳畔传来稚嫩的合颂的声音,节奏欢快,一股自豪感流淌在语句之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