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全市“宝贝”齐亮相

我市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

20210519期来自:上党晚报

↑听取解说

本报讯 记者李茹报道: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市博物馆举办了系列宣传活动。各县区博物馆更是拿出“看家宝贝”——将本县珍贵文物及历史遗存以展板的形式“搬”到博物馆,让参与活动的市民大饱眼福。

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旨在吸引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围绕这一主题,市博物馆举办此次系列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全市博物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物,向群众展示其丰富而珍贵的历史内涵,以及我市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述说古城上党数千年的精彩故事。

“南涅水石刻,积累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等六个朝代的民间石刻艺术珍品,历时近6个世纪……”活动现场,来自沁县南涅水石刻馆的讲解员豆雅向群众讲述该馆的过往及历史价值。当天,全市各县区的博物馆都通过展板的形式将自己的“看家宝贝”带到现场。壶关县文博馆的宋黄釉菱花纹瓷枕、襄垣县元黑釉玉壶春瓷瓶、黎城县北齐鎏金佛像等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宝贝”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

此外,潞城区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平顺县观音圣母堂等各县区文保单位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长治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印制成册,免费向市民发放。“今天看到了很多过去不曾了解的文物古迹,原来咱们长治的‘宝贝’也不少。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家乡,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市民张卫现场参观后高兴地表示。

作为当天活动的组成部分,市博物馆还举办了“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培训,与太西街道太西社区联合开展了张宝贵红色门票专题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记录文物

本报记者 田雨 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