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点滴

20210606期来自:长治日报

如今,中考和高考考场上,学子们往往很紧张,而古人在考场上也不轻松。

科举制始于隋朝,在唐代发展日趋完备。隋朝和唐初的时候科举考试当中最难的进士科只考策文,自唐高宗时期开始,进士科当中又增加了杂文考试,杂文当中便有诗赋的内容。到了唐玄宗时期,杂文中考诗赋就成了定制。

当时,考生们在考场上写出来的诗叫作省试诗,盖因唐代的科举考试是由尚书省主持的,所以得了“省试”之名。不过受制于主题和环境,所以在决定前程的科举考场上产生佳作的情况并不多,考场上写诗令许多知名大诗人也折腰。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的大神们在考场上写出“神作”。

盛唐诗人祖咏曾经参加省试,那次考试的文题

是“终南望余雪”。按照规定,省试诗必须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咏只写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便交卷了。

考官当场震惊,问他怎么回事。谁知道祖咏直接回了一句:“意尽。”这在当时简直是将前途当儿戏。不过后来主考官读了祖咏的诗作,细细品味之下,发现这首诗从侧面入手,表现了雪后天气明亮,透明度增加的实情,又展现了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实在感受,可以说写出了残雪的精髓。最终,祖咏凭借着这首格式不太规范但韵味悠长的诗被破格录取,荣登进士。

唐玄宗天宝十年,被后世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钱起参加了当年的进士科考试。那届考试的诗题是“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中的诗句“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钱起挥笔写就了《省试湘灵鼓瑟》,这首诗的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描写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的场景,画面极其明丽,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堪称千古“绝

□邱俊霖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