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治轨迹

20210525期来自:长治日报

尽锐出战

本报记者 解婷

长治,居山之高,与天为党。西屏太岳山,东倚太行山,漳河、沁河纵贯其间,这里曾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

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地,更是全省重要的米粮产地之一。

然而,这护佑上党儿女的天然屏障却也成为阻挡发展的绊脚路障。全市丘陵、山地面积占到总面积的84.1%,贫困人口中70%以上集中分布在深山、石山和高寒冷凉地区。2013年建档立卡初期,全市有贫困人口的乡镇(开发区)138个,贫困村93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9.5%,贫困人口12.08万户32.2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17.5%。

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大山里的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贫穷,似一根深扎在上党大地上拔不出的刺,时时刺痛着生于斯长于斯的长治人的神经。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

消除绝对贫困、决胜小康社会的强劲号角全面吹响。

一诺千金,使命必达。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尽非常之责、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用非常之举、行非常之策,以稳定脱贫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为根本要求,以产业就业为主攻方向,以后续扶持为关键抓手,以激发内力为重要举措,打出一套扶贫解困组合拳,带领全市人民翻越贫困高山。

数载勤耕耘,今朝结硕果。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市32.2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9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沁源县、武乡县、沁县、平顺县、壶关县5个贫困县如期摘帽,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脱贫成绩单。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这是长治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

就业扶贫成就农村新貌

直接关系攻坚战的质量。

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严格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要求,出台《长治市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将脱贫攻坚举措精准到户到人,让“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灌水式”“输血式”传统扶贫模式只能“救急”不能“救穷”。要想筑牢脱贫攻坚“后防线”,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

为此,我市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第一抓手,逐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格局,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品牌”“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提升行动,推动贫困村“五有”实现全覆盖。

在全市重点发展了120万亩中药材、30万亩优质小米、40万亩特色蔬菜、60万亩干鲜果、30万亩马铃薯、6000万棒食用菌、10万亩油用牡丹、5000万头(只)规模养殖的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药茶、酿品、中药材、肉制品、粮品、果蔬食品、功能保健品七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建成市级扶贫产业园区14个,产业基地36个,扶贫车间204家,带动8.7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累计投资19亿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5335个、规模280.8兆瓦,年获收益1.8亿元,辐射带动3.8万户贫困户增收;

在全市建设乡村旅游村100个,其中,纳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2个、省级AAA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辐射带动5981户23132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积极发展创客小院,推广直播带货,将“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武乡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平顺县在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绩效评价中位列第一;

……

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为战,一个个适合本地发展且行之有效的特色产业兴起,成为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源头活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大家伙儿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落后面貌。

我市大力实施“精神扶贫”,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在贫困村全部设立“一墙三榜”“一约四会”,常态化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孝善文化,设立劳动换积分、积分换商品模式的爱心扶贫超市,不断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共开展免费送戏下乡2419场,举办孝亲敬老活动3018场,设立爱心扶贫超市943

特质被充分激发,化作向贫穷亮剑、向贫困决战的动力源泉,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用热血与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在上党大地铸起一座座丰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巍巍太行山到奔腾漳河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坚中坚、克困中困,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诠释责任担当,咬定攻坚目标,坚持脱贫标准,落实“四个不摘”,保持强劲态势,成千上万的困难得到攻克、成千上万的干部得到锤炼、成千上万的人民得到实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好图景愈加清晰。

如今,在长治的广袤土地上,百姓饭碗稳了、生活好了、环境美了,孩子有学上、看病不用愁,村里有产业、家门口能致富,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产业扶贫鼓起百姓腰包

诺,更是神圣使命。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一切工作服务于脱贫攻坚、一切力量服从于脱贫攻坚、一切资源统筹于脱贫攻坚,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坚持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坚持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结合长治实际,绘好“路线图”,确定“时间表”,制定“任务书”,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保减贫、防返贫、严整改、抓巩固、促提升,迈出脱贫攻坚坚实步伐。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既挂帅、又出征,深入一线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

广大党员干部不分职务高低、年龄长幼,组成一支支真情帮扶“梦之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广大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慷慨解囊,群策群力,成为长治脱贫攻坚路上的重要力量;

广大群众自力更生,不等靠要,艰苦奋斗,用勤劳双手开启致富门;

……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山川田野间,各方扶贫力量携手共进,筑起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在这片太行精神孕育之地,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曾被烽火洗礼,太行精神更是流淌在一代代上党儿女的血脉之中。在长治脱贫攻坚一线主战场,这种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

专业合作社成为脱贫攻坚强大支撑

生态扶贫绘就乡村新图景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