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山上的﹃抗日模范村﹄

20210523期来自:长治日报

官军村英雄辈出

巍巍太岳山,汤汤沁河水,孕育了沁源这片红色热土。

在沁源县城北15公里处的“二沁”大道上,坐落着一个小山村——交口乡官军村。相传,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派成总兵到此剿匪。匪患剿除后,成总兵所率部队解甲归田,安居于此。因官家军队驻扎,“官军”村名由此而来。

官军,这个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山村,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沁源围困战”时期,官军村民兵在敌人唯一的交通线——“二沁”大道上,广泛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夜袭战、冰坡战,与敌作战数百次,奇袭敌人过往汽车和骡马运输队,导致敌人每次通行必有伤亡,死死卡住了驻沁日军的供给运输线,成为敌人交通线上的“拦路虎”。

1945年,太岳行署召开群英大会,官军村被授予“抗日模范村”光荣称号。

在夏菊黄满地香的季节,记者踏访这片红色热土,深切感受“抗日模范村”的含义和“可歌可泣”四个字的分量。

苍山巍巍,沁水泱泱。

山间水旁,官军村西,“抗日模范村”革命纪念园分外肃穆。

灰瓦、绿植、白墙,“抗日模范村”——官军几个大字鲜红耀眼。革命纪念园历经多次修缮,扩建而成。每逢春节、清明节、“七一”等节假日,村里的乡亲们都会来革命纪念园瞻仰。按乡亲们的话说,这里纪念的是家乡的英雄,更是自己的祖辈。

顺着抗日纪念墙缓缓前行,官军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胡庭彦、第一任民兵队长郑士威、第二任民兵队长李德昌等一个个永不褪色的名字,璀璨了历史的星空,牵引我们走进了烽火硝烟的岁月长河。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8年,官军村组建了民兵队,发动群众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942年10月,日军在沁源成立“山岳剿共实验区”。官军村在县对敌围困斗争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全村转移到村西的榆皮沟,组建劳武结合轮战队,实行党组织、村干部、民兵、群众“四不分散”战术,经常在娘娘庙、喘口坡等处伏击敌人,在绝境中不屈抗争。

九原板荡的岁月里,著名的“沁源围困战”中,官军村民兵先后在郑士威、李德昌的带领下,在沁源“东大门”白狐窑与县城之间,与38团官兵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与敌发生大小战斗20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汉奸200余人,炸毁敌人汽车10余辆,夺回牲畜100余头,并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使敌人望而生畏、闻风丧胆。

心有大我,行止如山一般巍峨;赤诚报国,心胸如海一般辽阔。何全禄、郭拉柱、范田则、郝古堂、成典……官军村抗日烈士在一场场铁血鏖战中,奋勇拼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