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蜕变:

培育医药产业动能 打造枣城康养高地

20210608期来自:齐鲁晚报

健康枣庄 助牢“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健康基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吕档档

枣庄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历程是极不平凡的,在各种严峻挑战中奋力前行,卫生资源供给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看病就医难题逐渐破解。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的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业已形成。

枣庄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赵作亮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枣庄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发展理念,以“健康枣庄”建设为抓手,初步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全民健康步伐日益坚实。

覆盖。全市64所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82个,团队成员5223人,签约200.66万人。

按照“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要求,枣庄市将聚焦聚力新医药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推动鲁南大健康产业园扩容提质,加快高新区新医药产业园二期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新医药和健康养老项目36个,总投资规模260余亿元。

目前,枣庄全面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建设健康城市是枣庄市委、市政府在枣庄市全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抓好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部署。截至目前,枣庄市共建成健康教育基地7处、健康教育宣传街14条、健康主题公园(景点)20个、健康步道17条、“健康小屋”10个、“健康驿站”12个“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健康社区”等12类市级健康细胞584个,切实夯实了健康城市微观基础。

赵作亮表示,下一步,枣庄将集中资源、集中精力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深化“健康细胞”工程,切实补齐短板弱项,以保障全民健康为根本,全力争创国家健康城市,为提升城市品质、助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筑牢健康基础。

枣庄市医养康复中心护士陪同老人晒太阳。

深化改革

枣庄进入“扫码就医”时代

坚持创新驱动,医疗服务汇聚科技力量。枣庄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按照“上引、下带、跨域”模式,成立枣庄市立医院医疗集团等各类医联体37个,精心打造信息化平台与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全民进入“扫码就医”时代。

2021年年初,枣庄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赵作亮、副主任任怡春到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调研居民电子健康卡及“健康枣庄云”推广应用情况,并现场体验了通过电子健康卡在挂号、就诊、缴费、检验检查、取药的全流程服务。

据悉,电子健康卡和“健康枣庄云”微信服务号是枣庄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就医模式下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三长一短”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了“一码在手、全市通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堵点问题。目前,全枣庄市9家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市中区、台儿庄区、峄城区、山亭区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均支持电子健康卡的使用。

下一步,枣庄市卫建委还将进一步督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持续优化用卡流程,完善“健康枣庄云”各项功能对接,拓展电子健康卡多场景应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医疗服务。

高质发展

枣庄健康城市底色亮丽

“十三五”期间,枣庄市卫生医疗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截至2020年底,枣庄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2745个,实际开放床位2491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万余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24.32%、69.13%与72.66%;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6.10张、2.82人与3.49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56.01%、52.43%与98.30%;全市卫生总资产由2012年的41.86亿元增加到161.92亿元,增长286.81%。

2012年以来,枣庄市累计投资20.1亿元,先后完成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与市立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市医养康复中心等一大批卫生重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

赵作亮介绍,目前,枣庄大力实施“三经传承”战略,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建设“三经传承”推广示范基地,整理保护推广中医药经典经验经方。全市46家镇卫生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由枣庄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中医医联体已涵盖成员单位79家,与5家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开辟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目前,枣庄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22万余份,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儿童、孕产妇、新生儿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全

扫码观看节目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