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弱图强,强而恒强

20210608期来自:齐鲁晚报

□李鸿杰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这正是十九世纪初积弱背景下,中国青年欲图强的呼声。体现在青年毛泽东身上,满满的湖湘“霸蛮”精神。

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有传播更广的青年毛泽东的名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显然,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其内容内涵绝不限于体育;亦如鲁迅所持论,彼时中国的弱,绝不止是国人肉体的病态。因为近代以来,农耕文明之下的“弱”,实在是西方工业革命后近代化之“强”所反衬出来的。在当时,无论鲁迅,还是毛泽东,越是青年,越是接触过西方先进事物,越有“吾生而弱”的不甘又默认的深刻体悟。纵然不必惧怕那生而强者,更不必怕滥用其强的西方列强,但先改变自己弱的现状,一切话语才有其价值。

图强便在那时的青年心中成为一种力量,于身体,是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于国家,亦何尝不如是。正是从100年前的革命先驱开始,立志图强,以勤以智,以不屈不挠,经百年后,当我们看到高铁似神经似动脉血管纵横交错于广袤大陆,现代化的工业细胞罗布于山原要冲,曾经我们所钦所羡,已多“运于掌”;我们早已不再是被鄙视被欺凌的“病夫”,“国运”已如一个强壮起来的“体魄”。

吾非生而强,由弱而强,当然可以由衷自喜,但洞悉强弱的转换本来就是东方智慧,单单只是满足于强起来,也会掉入历史循环论的诅咒中。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一个经典论述,他发现历史上曾强盛过的王朝,自开国始,经数代君王励精图治,让百姓休养生息,接着人口普遍增长,国力便强了起来,但实际可耕种土地的增长远不及人口增长速度,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便会愈演愈烈,王朝便开始由强转弱。而几千年农耕文明,这种现象轮番上演。这似乎是农耕文明下中国的一个魔咒。即便湖南“霸蛮”文化的另一个代表曾国藩,以其强悍力撑本已倾颓的清王朝,但最终王朝依然覆灭,何者?在时代的潮流面前,短时的局部练肌肉,无济于事。今天看来,若无与时俱进的强力改革,历史便容易循环。或者说,只有与时俱进,不停的改革,如一个不断强化新陈代谢的肌体,才能实现“恒强”。不惧弱而图强,可钦可敬,但跳出强弱的循环圈,强而恒强才是我们的目标,也才是先驱者最终的期待。

而或许这才是“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的深刻所在。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