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教育应变﹃堵﹄为﹃疏﹄

20210605期来自:齐鲁晚报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明确将防溺水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和教育行政、学校校长和教职工工作考评,作为评优评先先决条件。对造成重大溺水事故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大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的占56.58%,中小学生溺亡占比25.6%,平均每天40名中小学生溺亡。一个孩子背后不止一个家庭,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沉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防溺水用多大的力度都不为过,重复多少遍都不算多。

事实上,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对防溺水工作保持了相当的重视,每逢暑期,学校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防溺水宣传,播放事故警示片,请救援人员讲解救援知识,与家长签订责任状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方式方法,多是从“堵”上入

手,凸显的是“严管”,这固然简单易操作,但也难免百密一疏,难以长久发生作用。爱玩、喜欢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在“严管”的同时,顺应少年儿童心性,帮他们找到亲水的安全平台,为他们的爱玩天性找到“出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暑假将至,有条件的学校不妨联合社会机构在假期多开展一些诸如游泳、篮球、足球等娱乐健身活动。作为孩子第一负责人的父母也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倾注到孩子身上,多给他们一些陪伴,孩子有兴趣,完全可以带他们去公共泳池等,这样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加深与孩子的感情。

毕竟,游泳不是溺亡的元凶,在危险未知的水域野泳才是。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