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媳相传 捐资助学八年

济宁这家人累计捐款十余万,他们要把助学作为“家风”传承下去

20210603期来自:齐鲁晚报

爱心正在接力 家风代有传承

参加一次助学活动、为困难的孩子捐一次款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家住济宁市任城区的郭庆柱、杨梅夫妻,在助学事业上一坚持就是八年。作为现役军人,儿子郭勇三次推迟婚期,如今争取到婚假后,更是建议婚礼一切从简,要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资助儿童上学读书。

计捐款达10万元。

让人深表欣慰的是,对于郭庆柱一家的爱心帮扶,悦悦也一直铭记在心。杨梅透露,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悦悦选择了2+3大专,其间给自己写了多封感谢信,悦悦曾提起过在她心里自己早已成为她的家人,小女孩一心想着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或许是受夫妇俩潜移默化的影响,令夫妻二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儿子儿媳也握住了这个爱心接力棒。

郭勇2011年12月参军入伍,2013年9月考入解放军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在一次和母亲通电话时,得知父母一直在资助孩子上学,他主动提出要加入这个“爱心团队”。“妈妈出面,爸爸出力,我就只能在背后出份钱了。”郭勇笑着说。当时自己在军校每月有学员津贴,除去日常花销所剩不多,所以他总是先攒两三个月,再把爱心助学金汇到母亲的账户上。自2017年军校毕业后,郭勇又主动申请到条件极其艰苦的新疆边防部队任职,因长期担任戍边巡逻战备任务,他跟受资助的孩子们平时几乎没有见过面,但是给孩子的助学资金从没断过。粗算下来,他每年约捐出10000多元。

今年11岁的小慧(化名)是郭家资助的第二个孩子,也是令郭勇印象深刻的一个。小慧是2019年杨梅在一次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中认识的,小慧自卑又怯懦,总是低着头,不大和人说话。因为生活困难,小慧濒临辍学。“起初听母亲说起时,我和父亲就表示‘一个孩子能资助,两个孩子也一样资助得起’,这也算是我全程参与资助的第一个孩子。”郭勇表示,如果能用绵薄之力帮他们一把,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命运,自己打心眼儿里高兴。

在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郭勇自2020年2月跟未婚妻侯晶晶领证登记结婚,因为疫情和部队执行特殊任务,已3次推迟婚期。这次请假回家办婚事,郭勇一回家就跟父母商议举行婚礼事宜,建议婚礼一切从简,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资助的儿童上学读书。“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用在有意义的地方。”郭勇说。

5月30日,为让受资助的儿童过一个难忘的“六一”,郭勇和妻子侯晶晶精心策划了红色圣地一日游,带着小慧和留守儿童服务站的3名孩子参观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塔、刘伯承和邓小平雕像、英雄王杰纪念馆和景区国防教育园,缅怀革命英烈,接受红色洗礼,把爱党、爱国、爱军的红色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每当看到有些孩子因贫困无助、无法读书,我们真的蛮心疼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供他们读书,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些可能。”郭庆柱的一席话,道出了他们10年坚持助学的初衷。他还有个心愿,就是希望儿子结婚后,能与儿媳坚持助学路,把助学这件事当做“家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郭家全家四人带领被救助的孩子参观王杰纪念馆。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