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研讨会举办,专家建议

履行平台责任 须上线完善“青少年模式”发挥平台优势 打造丰富、优质的内容生态

20210530期来自:齐鲁晚报

本报济南5月29日讯 (记者 高寒)六一将近,特别是随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下的权益保护的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5月25日,由齐鲁晚报与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青少年模式与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研讨会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对互联网短视频等服务平台设置"青少年模式"这一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讨论。最终,与会专家形成共识,应敦促各互联网平台履行责任,上线并完善“青少年模式”,并打造丰富、优质的内容生态,服务广大未成年网民。

即将在六月一号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对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此之前,监管部门也要求网络短视频平台设立"青少年模式",专供未成年人使用。但在操作中,由于标准规范不一、强制性措施有限等问题,各个平台对于"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实施情况存在较大差别。

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设立济南演播室和远程分会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李秀香,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等嘉宾在远程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来自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山东财经大学以及高途课堂山东分公司的4位嘉宾,在济南会场参与论坛。

针对不同平台之间对于“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实施力度的不同,以及“青少年模式”本身内容选取、呈现方式的问题,与会嘉宾进行了充分讨论。嘉宾们表示,针对“青少年模式”,社会各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支持其全面推广并充分肯定了该模式在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方面发挥的正面、积极作用。但未来,仍要对平台进行规范,且明确相关奖惩措施,以实现其最大效果,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