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极端天气?港百这么做!

20210525期来自:齐鲁晚报

无敬畏?不马拉松!

突发极端天气怎么办?2016年的香港100越野赛(港百)也遇到类似情况,组委会在细节上的把握值得借鉴。

2016年1月23日,一年一度的港百开跑,有超过1800名跑友前来参赛,恰巧那一天香港的气温创下了数十年新低。据跑友“奶黄包包包包”回忆,在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便发出低温通知,称香港将迎来“最寒冷的一天”,并告知选手一定要带上长袖保暖衣和外衣,进入夜晚后的山区会非常难熬。早晨八点,比赛鸣枪,当时气温只有8摄氏度左右。比赛进行到下午四点左右时,有人在赛道前方预警,表示大帽山已在结冰。进入夜晚,雨夹雪开始,此时已经有数名选手登上大帽山。

由于持续冰雪凝冻天气,尽管有些选手很不情愿,组委会最终还是在24日清晨决定终止比赛,已行进到CP9的选手不再继续前行,此时距离比赛设定的30小时关门时间还有8个多小时。随后,志愿者和救援队开始沿途检查,带回一个个未完赛选手,并逐一解释,一些受伤选手也得到了及时救治。

合肥市马拉松运动协会会长魏普龙说,目前我国只有厦门、上海两地,被世界田联组织命名为世界马拉松白金标赛事。当有的城市在向国际高水平赛事看齐时,有的地方却还很欠缺规范性和专业性。

许多国际赛事会号召医务人员当义务跑团,医生在跑步过程中及时发现选手们的身体预警信号,通过劝赛等办法,将选手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但是国内大多数马拉松赛事,这些措施都不够到位。”魏普龙认为,国内很多赛事的运营机构不专业,医疗保障多是“守株待兔”,固定点位多、流动点位少,应急救援有时捉襟见肘。面对突发状况的“预见力”,成为赛事专业水平高低的一道分水岭。马拉松是一项科学专业的工作,只有敬畏生命、尊重科学,才能让国内马拉松赛摆脱“野蛮生长”的状态。 据新华社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