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

肝胆两相照,不老柳叶刀

20210523期来自:齐鲁晚报

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

吴孟超1922年生于福建闽清,5岁随母亲到马来西亚投奔闯南洋的父亲。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9年,他初中毕业,决定回国读书,参加抗日。与几个华侨同学结伴回国后,他本想奔赴延安,但恰好赶上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延安之路受阻,几个同学决定留在昆明,当时这里聚集了从沦陷区迁来的许多著名高校。1940年,吴孟超进入同济附中读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上海解放后,吴孟超从同济大学毕业,被留校任用。留校的学生被分配到各附属医院工作,吴孟超被分到了小儿科,但这让一心想做外科医生的他非常扫兴。倔强的吴孟超不服,结果受到医务部主任一番奚落:“你才1.62米,能当外科医生吗?”被惹恼的吴孟超拒绝了学校分配的工作。

此时,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的国防医学院,在此基础上正在筹建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即第二军医大学的前身。吴孟超决定去应聘,最终成为附属该院的长海医院外科的一名住院医师。1956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如愿参军入伍。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身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1957年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中国医生从此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到了1960年,吴孟超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一步步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在一段珍贵的视频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分子。”

这大概是吴孟超对自己最好的总结。

从医七十余载

与16000颗肿瘤过招

2018年吴孟超登上央视《朗读者》节目,他一上台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节目中,他展示了自己的双手。

吴孟超的手,手指修长、灵巧有力、柔软温暖。不过,现场观众发现,他的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曲。为什么?吴孟超平静地解释,这是常年握止血钳和手术刀的结果。

在肝脏的方寸之地,他用这双手,把大约16000名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绝境。

《人民海军报》曾讲述了一则故事:1975年1月3日,吴孟超早上刚上班,一名男子双手捧着大肚子撞开了他诊室的门,张口就说要找“神医”吴孟超。见到吴孟超后,这名患者立刻哀求说:“救救我吧!”

病人叫陆本海,来自安徽舒城。他的肚子一开始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在当地医院进行瘤体穿刺时,引起大出血,缺乏经验的医生好不容易把血止住,小心地缝合关闭了腹腔。

可没想到,这个瘤子却越长越大。见到吴孟超时,陆本海的腹部好似十月怀胎。

这么大的肿瘤里面充满了血液,手术中一旦出现破裂,危险难以想象。当时会诊时,多位专家的意见很一致,做这个手术风险太大,不能做。但如果不做,患者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也就没了。征求患者意愿后,吴孟超没有后退,决心为他手术。

那是一次与“死神”的过招。当预定切口完全切开,巨大的紫色瘤体终于露出原形。瘤体上面顶入胸腔,下端侵入腹腔,随着呼吸一起一伏,就像一头在笼子里折腾够了的野兽。在医疗团队的辅助下,吴孟超一点一点地小心分离,整整12个小时后,这个重达18千克的瘤子被完全切除了。

直到今天,这个瘤子仍是“世界之最”,被国内外医学界广泛认可的又一个医学奇迹。

70余载岁月中,从风华正茂到鲐背之年,吴孟超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成功切除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病人切除肝母细胞瘤……中国肝癌手术成功率由上世纪60年代初的15%提高到98.5%,肝癌切除病人总体5年生存率接近50%。一系列成果令世界医学界瞩目。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用最省钱的方法治疗

吴孟超曾表示,一名好医生,首在医德,爱病人;次在责任心,而精湛技术,被排到了末尾。

护理部主任叶志霞回忆说,他总要赶在病人麻醉前,意识尚清楚时去问候,几句寒暄或是简单把脉,却会鼓励起病人的斗志。“治病就是医生背着病人过河,双方合作无间方能成功抵岸。”吴孟超说。

手术室的护士长程月娥亲见吴孟超几十年守“拙”不变,坚持手动缝合创口,坚决不用吻合器,他总说,咔嚓一声,病人就得多掏数千块,不应该。

他固执地和每一位下属强调自己的原则,“不能只图在病人身上赚钱”。很多时候,在其他医院转了一圈被宣告无救的病人,跑到他这里最后一搏时,竟被发现,原来并非绝症,吴孟超看着那成沓的检验单,气不打一处来,“过度治疗、过度检查带来的损害,有时比病魔本身更可怕。”

虽然硕果累累,但在吴孟超眼里,救治病人事比天大。

2005年,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科技部派工作组对他进行考核谈话。医院“贴心”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术。吴孟超得知后,坚持不推迟手术。他解释,病人是一位60多岁重病的贫困河南农民,同乡凑钱助其到上海就医,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2006年,吴孟超斩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毅然捐出了6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最大的幸福

是倒在手术台上

吴孟超曾经是世界上最年长的医院院长,也可能是全世界活跃在手术台上时间最长的外科医生。

2019年3月,97岁高龄的吴孟超主刀手术。站上手术台,他两眼炯炯有神,腰板挺得直直的。40分钟的主刀手术结束后,吴孟超依然坚持自己多年的习惯,要看着助理医生点清楚所有医疗器械,将病人伤口缝合好才会放心走下手术台。

每年大年初一,吴孟超都会穿着军装,带领值班医护人员,到病房里去给住院病人拜年。吴孟超会先搓搓双手,才将温暖的手伸向病床。

“这么大年纪,该安享晚年了,何苦还要手术”,有不少人这样劝他。吴孟超说,只要还能拿得动手术刀,他就会站在手术台上。“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这句话吴孟超说了很多年。

他从来都一身军装,从不见穿便装,学生说,这让老师年轻,可吴孟超想的是,最后一刻能以军人的仪态倒下。

此前,国际社会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如今,“吴孟超星”在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 综合新华社、央视、中新社等报道

吴孟超,1922年生于福建闽清。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等职。

吴孟超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他主导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病理标本库,培养了众多肝胆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斩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表彰他在肝脏外科取得的杰出成就,201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1992年,陆本海与救命恩人吴孟超(右)合影。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