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迎来“双碳”机遇

20210611期来自:福建日报

2020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明确: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在论坛上指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在“十四五”及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迈入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是立足我国国情、经过科学论证的目标,未来也将催生新科技、新能源、新工业、新交通、新建筑及新投资。要实现“双碳”目标,节能提效是首位,要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节能、文化理念更新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同时要认识到,能源转型不仅要发展高比例非化石能源,而且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能源)系统,要把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灵活性资源集成起来,使系统具备柔性、平衡功能,达到优质电力输出。

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8%左右,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能源行业排放总量的近一半。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不足30%。

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就明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当前的中国经济体系、工业体系主要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但未来转向可再生能源是必然趋势。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电力系统正从资源导向的化石能源开发,全面转向技术导向的新能源开发,而中国在新能源相关的制造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

基于福建的能源减排研究,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副院长罗景生提出,碳减排主要从减碳消费和零碳供给两方面着手。在消费端,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全面推动电能替代;挖掘拓展煤电综合热效、探索碳资源化。而在供给端,即能源开发上,要从核能、光伏、海上风电规模化、风光储一体化、多类型储能配套、氢能产消研发等多方面发力。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