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武夷干校(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前身):

太阳山上,其道大光

20210528期来自:福建日报

□本报记者 赖昊拓 通讯员 庄妍 文/图

党员在纪念园内重温入党誓词。

红色档案

到访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的人都会发现,园内的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曾有一所建立在太阳山上的“学校”。它便是武夷干校——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的前身。

194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转移至书坊太阳山后,国民党顽固派对我闽北基本地区的第二次军事围攻已被迫收场,周围环境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时期。

为教育广大干部把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肃清错误路线的影响,增强党性,统一思想,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省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全省各地的工农干部及坚持城市工作的知识分子干部分批调上太阳山,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延安整风的精神,进行整风整训运动,举办第五期武夷干校。

第五期武夷干校有学员100余人。根据地下斗争的需要,城市来的干部一律隐名埋姓,编号代名,共编28个代号,凡编了代号参加学习的同志都戴上蓝布面罩,互不打听,以利保密。

武夷干校学习的内容,分为形势、哲学、整风文件三部分,形势教育先于理论教育。辩证唯物论是哲学学习的重点,分《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发生发展到灭亡》四个课程,加深了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基本法则的认识。整风学习部分,主要学习中央和省委发出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毛泽东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有关报告。

在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武夷干校还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工作实际,检验学员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以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为帮助学员们学习,省委在太阳山还办了《锻炼》和《学习》两份理论刊物。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这两份刊物撰写论文,指导学习。

学习虽然严肃紧张,但文娱生活却开展得轻松活跃,干校经常举办文艺晚会,既有歌咏、舞蹈等一般文艺节目,也有根据形势与学习内容编排的话剧。这些形象化的教育手段调剂、丰富了学员的精神生活。为适应今后更为严峻的斗争需要,干校还进行了革命气节教育和军事训练。

“礼堂”等全是竹棚子,椅子、床铺也都是竹篾编成的,被学员们戏称为“竹器时代”。做报告、讲课的讲台也只是垒高的土堆。然而,简陋的条件丝毫没有影响学员的热情。大家发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锅巴当作饼干,把米汤称作牛奶,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积蓄力量。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抗日战争一定胜利,国民党顽固派一定失败。

太阳山整风整训和第五期武夷干校的开办,是福建党组织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风整训,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进一步提高了福建各地党组织的战斗力,为战胜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军事围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成为福建党组织思想组织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当时,武夷干校的住房、

“教室”和

记者感悟

书坊是古代中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以雕版印刷闻名于世;是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一度成为全省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也是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楠木厅、康宁古街等众多文化古迹闻名遐迩。

近年来,书坊乡将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串点连线,开展了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整改提升、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建设、红色文化小镇核心区风貌整改提升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最美红色书坊。据介绍,今年四五月间,每天到访书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团体平均有20多个。

“我深深为家乡的这段峥嵘岁月自豪,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如武夷干校的先辈们那样奋发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纪念园的留言簿上,书坊乡中心小学学生吴秋怡写下了这段感悟。

武夷干校的创办,使福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党员干部坚定了革命信念,增强了党性和战斗力。

日前,中共中央发出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安排部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武夷干校的校风、学风,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让这抹红色永远照亮前进的方向。

擦亮这抹红色

□本报记者 赖昊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