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技能人才的就业稳定率

20210525期来自:福建日报

□潘抒捷

近日,厦门举办的一场技工院校招聘会吸引了2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为1300名学生提供超过6600个就业岗位。据此计算,每名学生有5个岗位可挑选,而像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等热门专业的岗位供需比甚至达到1∶10,出现“十岗抢一人”的情况。

眼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被区别对待,“厚此薄彼”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在不少人心中,“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才去读高职”的偏见更是根深蒂固。其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各类学校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各行各业既需要大量的科研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只要教学质量高、学生素质好,技工院校同样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应用人才。

当然,关注技能型人才就业,除了就业率之外,同样要重点关注的还有就业稳定率。所谓就业稳定,指的是求职人员与用工企业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并且未出现就业后短时间内离职的情况。调查显示,作为“抢手货”的技能型人才,在上岗一段时间后转岗、离岗较为常见,就业稳定率低已成为突出问题。应该说,人员流动是就业市场的正常现象,但技能型人才频繁跳槽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可能远未达预期。

如何实现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双高”?显然,这需要多方携手,形成合力。

从学校的角度看,首先要树立应用技术型的办学理念,坚持独特的办学特色,主动对接本地重大发展战略和贴近就业市场实际需要,做到“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教学体系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其次要综合考虑就业市场和学生个人素质,履行好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应尽之责,引导其树立理性韧性的职业发展观,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同时,把教育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尤其要关注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刚入职场之时”的阶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从企业的角度看,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培养方式以及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长期深度合作,将自身的人才需求与相关学校的培养计划对接统筹,做到校企互嵌、教学一体、工学结合、产训融合,让双师制、订单式培养等措施实实在在落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并且从企业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打通“从车间到办公室”的晋升通道与上升空间,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稳岗率。

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应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从根本上破除职业教育“二流教育”、技能人才“低人一等”的偏见与歧视。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