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源于坚持

20210525期来自:福建日报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美得让人流泪的剧种。青年演员黄艳艳在《踏伞行》中将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一举摘得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来展示莆仙戏

的美和雅,不是来评奖的。”

在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生存困境的当下,莆仙戏何以再绽芳华?

“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这是著名作家老舍的赞誉,也是古老莆仙戏的生命力所在。

“可爱”的秘诀,关键在于守正创新、用心坚持。

莆仙戏《踏伞行》是一部试图回归戏曲表演本体的戏,对表演提出很高的要求,角色每一个心理层面的变化都要求细微精确,节奏的轻重缓急都要到位。一旦拖沓,剧情就有矫情之嫌。

最终,在舞台上呈现的《踏伞行》,把戏曲古典美做了最精致的现代体现,雅俗共赏,深入人心。

《踏伞行》令人流连的诗意美是莆仙戏的,也是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等戏曲舞台艺术各个层面共同营造出来的,该剧2018年5月首演后,令戏剧界大为惊叹。有专家感慨,莆仙戏是一个很有出息的剧种,从《团圆之后》到《春草闯堂》再到《踏伞行》,莆仙戏“又给中国戏曲作了榜样”。

戏曲传承,关键在人。演戏需要天赋,但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坚持。因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要集声、容、表于一身,唯有肯下笨气力,才能成就真功夫。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更是团队协作的艺术。摘得梅花奖,黄艳艳最先想到的是感恩,一路坚持走下来,得益于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而对莆仙戏来说,再度摘“梅”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人看到了坚持剧种特色带来的希望。

很多地方戏的处境,是在外来剧种和各种话语的冲击和袭扰下,慢慢失去了自我。正因此,福建戏剧界大力实施闽派戏剧人才培育工程,帮助戏曲人重拾文化自信,在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的推进与拓展中迈出铿锵步伐,在夯实“一剧之本”基础上砥砺提升二度创作的艺术品质,不断推出领军人才和培育新锐新苗。

福建戏曲人当以此次摘“梅”为范,力戒浮躁,勇攀高峰,合力推动福建戏曲的品位和水准整体大幅提升,从创作高原迈上高峰。

□本报记者 树红霞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