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未来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20210524期来自:福建日报

C

“乡村振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邱武伟表示,在厦临协作的探索实践中,这一理念也体现得极为充分。

最直观的改变,是民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去贫困户家里调研,很多妇女都躲在房间里不敢见人。现在走出门务工,融入社会工厂大家庭里,跟人交流也自信多了。”一名援临工作队干部说。

“我公婆现在要我回家种土豆,我说这里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土豆能值几个钱。”作为美佳雨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骨干,东乡县妇女马艾西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富”女顶起半边天。通过扶贫车间的工业训练和生产实践,当地妇女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不仅通过双手创造了收入,也改变了身份和提升了地位。

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妇女眼界提升,智力扶贫也出现了契机。在厦临协作中,援临工作队在扶贫车间全面推广“周末学堂”,通过聘请挂职干部人才和厦门支医、支教专业人员,进行普通话推广、健康生活教育、工作职业培训、知识文化教育等,让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

“以前,人们都穷,觉得读书没什么用,长大了男人就出门打工,女人守在山沟里种地带娃。现在发现会说普通话、会写字就可以当骨干,懂得多就可以赚钱,想法就不一样了。”拓奇实业扶贫车间针车三组组长张文兰的儿子已经13岁,因为担心无暇督促他学习,索性把儿子送到寄宿制初中住读。

“2008年刚建校时,只有140多名学生报名,其中一半都中途辍学;但近几年来,一个辍学的都没有。”由厦门市湖里区捐建升级的东乡县大树乡湖里希望小学校长刘玉强表示。

厦门派出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和医生,在临夏州及各县、市实现全覆盖。对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赋能,各类结对帮扶工作更是在全社会各界遍地开花。

三年来,厦门在厦临扶贫协作和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的诸多探索与创新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援临工作队中有1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引进的企业有3家公司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而4月17日签订的《持续开展两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则为两地进一步深化合作翻开新的篇章。援临工作队落实这一协议,到5月12日,今年已向厦门输转劳务人员2987人。近日,在援临工作队的协调下,厦门特步集团到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献爱心,捐赠价值200多万元的运动校服和书包等学习用品。协作不断,帮扶不断,厦临两地人民的友谊不散。

按照《协议》,厦门临夏将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厦门市对口办、临夏州扶贫办分别作为两地合作牵头对接机构,负责合作事宜的统筹协调和联络对接工作。在此基础上,两地将在人才互动、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合作、消费帮扶等领域深入交流,尤其是将在乡村产业、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各方面,加大两地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

“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厦门市将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地协作好经验、好传统、好作风,全方位推进厦临两地友好交流合作,不断续写新时代的厦临‘山海情’。”邱武伟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