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快速转换

20210521期来自:福建日报

去年,企业类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厦门宝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冠快检产品取得优异的表现,短短时间内获得多个国家的注册证和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去年12月,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高达24亿元。

我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多元化发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的单位都能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主体。

数据显示,目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事业类和民办非企业类分别有10家和4家,而企业类多达142家,涌现出宁德时代、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宝太生物等一批研发特征明显的明星企业。

宝太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国锋认为,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是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创新主体,在打造创新联合体方面具备多方面优势。传统的科研单位具有研发能力,但做出来的产品往往只是雏形,要以企业为主导推出适应市场的产品;而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直接面向市场,有效抓取市场需求,更快实现技术落地应用及产业化。

宝太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POCT(即时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初,公司仅有250多位员工、2条生产线,在体外诊断行业并不引人注目;如今,员工已超9000人,80多条生产线同时开工赶订单。

为何能快速逆袭?张国锋表示,这得益于公司的积淀和快速转产。

据其介绍,宝太生物建立了一条从小试、中试、大试到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公司基于这样的基础,瞄准市场需求,组织研发和工艺优化两个团队,对原有技术和同类型产品加以改进,并迅速建设生产线,才有了其新冠快检产品的爆款。

同时,宝太生物还与厦门大学、海洋三所等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借助高校、院所创新人才及创新平台体系,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加快新产品走向市场。未来三年,公司还将投入研发费用18亿元,搭建研发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启动全球范围的研发与技术合作。

张国锋认为,建立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机制,包括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合作、与高校、研究院所的研发合作等,可以让企业及时贴近世界前沿、把握未来市场。

如今,越来越多像宝太生物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实验室里的项目有效推向市场,打通、整合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孵化、市场销售的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

事实证明,这些研发机构能较好地实现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促进新兴产业的孕育和发展。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