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细,紧紧抓住学思践悟,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员覆盖——

20210611期来自:内蒙古日报

抓得实,用心用情用力,

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开局,紧紧抓住学思践悟这个重要基础,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感悟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坚持“学”字当头、强化学习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纲”,分类印发机关、学校、企业、村(社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基本任务清单》,每周下发学习导引,学好用好《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四本”指定学习材料,全市同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3个历史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三轮理论测试全覆盖,切实打牢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根基。

基层宣传宣讲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晨读、夜校、读书班(会)等在全市6729个基层党组织推广,覆盖全市14万余名党员;把4月份作为全市“集中宣讲月”,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带头深入包联地区、所在支部开展宣讲,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各旗县区“草原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组织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的理论宣讲,依托“学习讲堂”开展“七进”宣讲活动2900余场(次),受众超30万人次;打造乌兰牧骑宣讲队、文艺队、志愿服务队,向广大群众普及党史知识、传递党的声音。

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改实改——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呼和浩特市将学做结合、履职践诺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注重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教育实效的根本标尺,做好“结合”文章,主动担责,狠抓落实,把好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精心收集梳理民生事项,全市102个地区、单位深入开展“三问”活动,采取“开门纳谏”“推门纳谏”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5150条,集中解决群众切身问题2802个。优化“12345”接诉即办一站式全程服务,构建全渠道、全业务、全系统诉求承办格局,并纳入呼和浩特市委月度工作点评会。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已累计受理市民诉求15.4万件,直接答复10.6万件,生成工单办结3.16万件。

实化细化办实事清单,紧紧围绕办实事的“五个着力”要求,呼和浩特市在认真梳理为民办实事总体问题清单基础上,形成领导干部认领领导班子办实事清单、党员认领支部办实事清单、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认领包联社区、包联村办实事清单的“四项具体清单”,制定并公开重点民生项目和为民办实事事项1593项,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187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177项、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方面712项、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方面198项、推进基层治理方面187项、其他方面132项。扎实推进“为民分忧解难题,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党建联系点、基层联系点开展调研1043次,认领民生实事802件,集中解决突出问题625个;走访慰问党员1328人次,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1035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全市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1963个,认领民生实事12150件;窗口服务单位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活动,评选出“岗位建功先锋”102人;村(社区)“两新”组织结合“最强党支部”创建,发挥作用办实事13111人次,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123个;非公有经济组织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和“比作为、比服务、比奉献”活动,前4个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852人,党建引领发展活力,激发凝聚奋进力量。

围绕“四个一批”下大气力化解突出问题。呼和浩特市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房地产遗留项目办理、信访积案化解、“上学难”“出行难”“看病难”等26项突出问题纳入市委常委班子为民办实事清单,领导带头推进信访积案解决,市县乡三级和重点行业部门371位党政领导值班接访,市级领导包联394项疑难重复信访事项,研究推动解决;全市预算投入资金1298万元,设立3056个农村公益岗位,联合保险公司为农村90.5万常住人口设置“防贫保”,解决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等原因致贫和返贫问题;创新开展不动产登记周末延时服务、夜市服务,全市设立60个不动产受理站,将办证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随到随办;新建改造道路64条,打通断头路31条,改造背街小巷41条,加快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全面启动333个老旧小区改造、57个村燃煤散烧综合整治,加快推动23个区块、1.33万户的棚户区改造;对2020年已经完成治理改造的157个村实施节能改造,推进全市1346个无物业管理居住社区实现物业全覆盖。

方法活,丰富载体 创新形式,

打造特色党史学习教育品牌——

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内涵,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语文课、历史课等课程,通过“党史+讲课+艺术+实践”,使党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可亲可敬;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同时,组织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打造党史学习微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公交车流动党史学习课堂,对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开展“送学上门”“寄学上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退役军人党支部,扩大教育覆盖面。用活红色资源、讲好首府红色故事,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所属9个旗县区中,有7个是国家备案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和载体,使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活”起来,进一步增强“红色资源”影响力、带动力、感染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丰厚滋养和前进动力,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遴选推出9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乌兰夫纪念馆挂牌,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党史学习、党日活动300余场(次),讲好红色故事,厚植爱党情怀;从激励年轻人的角度挖掘故事,组织抗美援朝老党员讲党史、先进典型线上线下谈感受活动,让红色故事直抵人心。

创推《多松年》《青山烽火》等大型舞台戏剧和《欠您一个称呼》《第一支部的党旗》等12部党史题材情景短剧,组织“永远跟党走”合唱节暨广场舞、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文化活动320余场,全市40余家影院进行百年百部主题电影展映,让光辉历程润化人心、滋养灵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发展模式,在全市9个旗县区的11个乡镇开展“创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试点工作,和林格尔县打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组合拳”,乳产业、生猪肉羊养殖产业、高标准农田产业、绿色薯产业发展共同体,还有中药材等特色种植、肉牛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联合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乡村振兴的“红利”真正落到农民身上;教育系统建立了“民族团结+校地共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校地携手共进”“校企协同育人+城乡协同发展”“校际+校地融合发展”等24个党建联合体,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组织活力。

“四中心”联动提供全流程为民服务,以指导推进赛罕区试点工作为带动,全市各旗县区融媒中心与接诉即办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或党群服务中心联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数据信息对接共享机制、问题解决途径和群众满意度监督平台,实现为民办实事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设立“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站点1245个,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00多个,开展为民服务项目1036项,形成每半月统一活动的常态化志愿服务模式。

要求严,精准定位 靶向发力,

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对标“走在前、作表率”要求深化落实,呼和浩特市严格落实市委常委会及时跟进学习贯彻、“全覆盖”培训轮训等制度机制,大力推行“闭环工作法”,形成从传达学习、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到结果报告的闭环工作链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督导关口“前移”,全市严格落实“一线闭环工作法”。呼和浩特市领导带头深入包联地区、分管部门指导,强化日常工作调度推进。呼和浩特市委及各旗县区、各单位相继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查问题、找不足、推进度,真正把学习教育抓在手上、扛在肩上;10个巡回指导组坚持“真督实导”,下沉全市104家地区、部门(单位)及274家二级单位,普遍开展了3—4轮全流程督导,深入访谈干部和基层党员,查漏补缺,全面发挥把方向、释疑惑、促落实作用,大力推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效果好,以干部作风转变和首府“十四五”

良好开局,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呼和浩特市坚持“重在办实事、贵在开新局”,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一体化推进,全力以赴在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中展现首府作为、作出首府贡献。

与同城联创共建文明城市等工作融合联动,自治区、市、城区三级共53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2572个住宅小区,机关党员干部“双报道”制度切实落地,12634名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群众性活动5100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北疆楷模、种田能手积极参与“我帮你”志愿服务,举全市之力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出台便民利企措施9条、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措施15条;聚焦群众办事高频事项,优化服务流程2247项,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3304项;3535个“即办件”清单在服务平台公布,让办事企业群众立等可取;创新推出“新办纳税人综合申请套餐”“外来施工企业套餐”“税务注销套餐”3大类服务,184个事项实现一次办、214个事项实现“非接触办”,896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签订《黄河流域五省十市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推动64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关乎首府形象”真落地、真见效。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城市之一作典型经验交流,在全区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由2019年倒数第一跃升为2020年正数第二位。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兑现承诺资金1.76亿元,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伊利健康谷3万吨奶粉项目、45万吨液态奶项目加紧推进,投资117亿元的久泰100万吨乙二醇项目、投资49.9亿元的金山热电厂2×66万千瓦火电项目、投资91.3亿元的中环五期等重点项目顺利复工建设。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4%,高于全国74.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区第一。和林格尔新区聚焦乳业、新材料、生物疫苗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出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新技术和“拳头”产品。助推乳业、生物医药、光伏、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旅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伊利、蒙牛带动乳业全链条创新升级、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金宇集团打造世界级动物疫苗生产、研发基地;发挥金桥光伏产业园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全国产能最大、技术最优的光伏产业基地;构建“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大数据应用”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将启动建设新机场空港物流园,并以沙良物流园为主体、沙尔营物流园为补充,致力于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服务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生产生活型商贸物流枢纽;重点建设“一北一南”2个文化旅游区,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

见效快,立足实际创新载体,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身边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各项工作学习中去,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办实事、开新局为落脚点,找准纪检监察机关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职责定位,深入开展“基层监督年”活动。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强化领导,聚焦重点,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先后召开4次常委会、5次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总体要求、学习内容、步骤方法,确保环环相扣、无缝对接。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处级领导包联机制,17名处级领导包联80家地区和部门,确保包联部门做到位。从严从实督导。成立4个巡回指导组,既督导又指导,确保各地区各单位按时间进度完成阶段性任务。

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向社会承诺的“为民办实事十项措施”,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狠抓落实。践行“一线工作法”,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深入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呼和浩特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在党史学习中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窗口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阵地,在服务窗口设立领导干部值班岗,每周一、三、五上午,环节干部窗口坐班,零距离面对群众需求,第一时间解答疑问。

截至目前,共安排30次值班,接待办事群众咨询85人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20件。同时坚持“开门纳良谏”“推门办实事”相结合,以窗口热情办、上门主动办、疑难合力办等方式,建立起群众问题及时发现、快速解决、时时监督的闭环工作体系,现场面对面解决“久办未结”“久诉未息”“久盼未解”的8件“硬骨头”事件。“急难愁盼”问题事件的一件件解决,使得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检察院制定详细学习计划,以“晨读夜学+午修”学习模式,将政治学习与党史教育相结合,掀起学习热潮。全体民警于每日上午8点半到9点、下午5点到5点半集中学习两次,同时,根据学习需要不定期在中午1点到1点半间进行集中学习。

点燃奋进激情,激发实干精神。

呼和浩特市将继续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抓住机遇、开辟新局,以干在实处推动“美丽青城、草原都市”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以优异成绩迎庆建党百年华诞。

(本版图片由呼和浩特日报社提供)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