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210607期来自:内蒙古日报

围绕建设“两个屏障”,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牵引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深化平安内蒙古建设,切实履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的政治责任

□孟青龙

立足新发展阶段,内蒙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自治区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内蒙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我区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水域、大荒漠等多种自然形态和自然资源,森林面积居全国首位,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二,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国第5位,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和绿色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十三五”时期,全区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等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3%和45%,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达372个。“十四五”时期,我区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绿色转型。

一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增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生态廊道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加强黄河、西辽河、嫩江、“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等流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完善“五大沙漠”“五大沙地”防沙治沙体系,构建集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沙漠、沙地于一体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深化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推进清洁生产,加快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

作为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内蒙古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边疆安宁的重大政治责任。“十四五”时期,我区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加强安全能力建设,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强化经济安全保障,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增强粮食安全保障,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应急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加强法治内蒙古建设,推动平安内蒙古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社会安全网。

围绕建设“两个基地”,积极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一要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经过多年发展,内蒙古能源和战略资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末,全区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超过8亿吨标煤,是“十三五”初期的1.2倍,居全国首位;煤炭产能、外运量、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均居全国首位;建成了全国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比“十三五”初增长了近5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十三五”初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17%;新能源装机占全区电力装机35%,比“十三五”初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可以说,内蒙古建设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产业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区要根据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发挥能源和战略资源和产业优势,持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同时,要强化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稀土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级稀土创新中心,增强我区稀土产品国际影响力。

二要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全国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区粮食产量达到3664万吨,是“十三五”初期的1.32倍,居全国第四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畜牧生产实现“十六连稳”,肉类总产量达到264.6万吨,比“十三五”初增加了2.2%,羊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形成2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农牧业主导产业;新建800万亩高标准农田,有序推进1200多万亩盐碱地改良;11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个区域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十四五”时期,我区要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各地水土等农牧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

三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区已培育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蒙中医药、云计算大数据等一批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十四五”时期,我区要立足产业资源、规模、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集聚,建立梯次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产业,培育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化工、冶金、建材是我区优势特色产业,这些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1/3,在全国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区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钢铁、有色金属加工业的部分技术、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能耗“双控”背景下,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十四五”时期,我区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立足能源资源优势,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强化能耗“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新型化工、绿色冶金、绿色建材产业。

五要培育服务业支柱产业。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最具创新和活力的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区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半壁江山,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十四五”时期,我区要推进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特别是要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品牌培育和售后专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

围绕打造“一个桥头堡”,优化口岸资源整合配置,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建设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增强腹地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全域开放平台

内蒙古横跨“三北”、外接俄蒙、内连八省区,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具有陆海联运的优越条件。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欧亚大通道”的节点,发挥着国家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区要打造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深化生态环保、国际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务实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增创发展新优势。

一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俄罗斯、蒙古等国的交通、跨境输电、国际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等领域人文交流及经贸合作。统筹口岸、通道和各类开放载体,优化口岸资源整合配置,着力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推进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

二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推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推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财政金融改革,通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创新发展,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