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0531期来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蔡冬梅 胡日查 梅刚

金泉 赵弘 高敏娜

红色是兴安盟的底蕴,民族团结是最鲜明的烙印;绿色是兴安盟的底色,优良生态是最亮丽的名片。

初夏时节,走进这片6万平方公里净土,松涛桦林碧波万顷、神山奇骏稻浪滚滚,到处弥漫着绿野的芬芳,到处奔涌着发展的活力。

一季度,兴安盟经济运行“成绩单”抢眼,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4亿元,同比增长18.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59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等地GDP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区水平,乌兰浩特市、科右中旗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区水平……

红色融入血脉

初心牢记心中

洮儿河畔,罕山脚下,一幢古朴的二层小楼。青砖墙上,蒙汉书写的“五一会址”4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慕名而来,他们细心观看、认真聆听……

74年前的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393位代表的掌声在这幢小楼里久久回响。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庄严宣告成立。

红色,从此植入兴安大地的肌体,融入流淌的血脉之中。

5月1日,天骄航空“兴安号”飞机由呼和浩特首航飞抵乌兰浩特,完成具有特殊意义的“牵手”。作为兴安盟红色研学活动的一部分,通过红色旅游宣传页等方式,带领旅客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兴安盟红色文化辉煌灿烂,有“草原延安”之称的乌兰浩特至今保留着“一馆十址”等红色革命旧址。

近年来,兴安盟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红色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开辟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和精品课程,使红色文化旅游体系更加完善、红色研学教育功能更加突出。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成为“双色”兴安最大共识。

“云中”遥闻稻香

“链上”满圈牛羊

兴安盟地处北纬46°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拥有纯净无污染的天然河流水源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色土壤,是世界公认的“北纬45°黄金水稻产区”“最佳养牛带”和“玉米黄金种植带”,也是中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

作为兴安盟水稻生产主产区,扎赉特旗水稻种植面积90万亩,其中旱稻种植面积1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78万亩。当地创造性地推广了旱作水稻技术,节约用水、降低成本、增温提质,目前已建成全区最大的旱作水稻种植基地。

扎赉特旗在网上推出的“私人订制”认领农业,将兴安盟大米“扎赉特味稻”推向中高端市场,实现了从卖米向卖地转变,600多亩水田“名花有主”,每亩水田身价达到6600元。

与此同时,兴安盟积极发展稻田养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千方百计提高稻米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全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兴安盟,重点研究耐盐碱水稻种植技术,通过引进世界领先的水稻种植技术,在兴安盟发展盐碱稻和高产杂交稻。■下转第4版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