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粮食安全是对袁隆平最好的祭奠

20210526期来自:长春日报

□郭元鹏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用一生的实践,让水稻高产从梦想变成现实。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送别袁隆平,祭奠袁隆平,记住袁隆平,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继续巩固粮食安全,真正实现中国人端牢“中国的碗”。

要继续用科技力量支撑“中国的碗”。没有对科技的追随,没有对科技的敬畏,就不可能有“杂交水稻之父”,也就不可能有“养活中国人的杂交水稻”的诞生。端牢“中国的碗”就需要一如既往敬畏科学,让科技力量成为“中国的碗”里的“飘香力量”。

要继续用耕地红线支撑“中国的碗”。要把耕地红线意识树牢靠。没有对耕地红线的坚守,即便有再好的种子,再好的技术,也不能端牢“中国的碗”。要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关系,告别所谓的“土地财政”,守住耕地红线,种出“养好中国人的粮食”。

要继续用节约支撑“中国的碗”。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传统美德要传承好。在我们“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不能忘记“曾经的苦日子”,要把节约意识放在第一位。如今已经出台了涉及食物浪费的法律法规,我们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大力宣传节约粮食的理念,让“反对食物浪费”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粮食安全关系小家庭,更关系大国家。中国人端牢“中国的碗”,就是对袁隆平最好的祭奠。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

(据《人民日报》)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