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五大亮点,走在前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10610期来自:大众日报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型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港口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交通枢纽,水路、铁路、公路、管道等运输方式在这里聚集,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等多种大宗货物在这里分拨,每天约有10万余台各类运输设备在港周转,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平台。

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厚植于山东港口。自2019年8月6日组建以来,山东港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明确了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产城融合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五个国际领先”的发展定位,把建设绿色港口、实现绿色发展作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首要内容。2020年5月,山东港口获批交通运输部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6月成功召开山东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推进大会,标志着山东港口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工作启动,创新采用“1+N”模式,为中国港口智慧绿色发展提供了“山港样板”。“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战略目标提出后,山东港口坚持“港口发展与碧海蓝天的有机统一,智慧科技与绿色低碳的协调统一,绿色引领与智慧驱动的融合统一”,第一时间部署研究顶层规划,在全国港口率先编制完成绿色低碳港口专项规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减污降碳工作,全力提升港口绿色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山东港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港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从清洁能源、绿色运输、布局优化、科技赋能、环境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为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清洁能源方面,坚持规划引领,在行业内率先发布能源规划,积极对接融入省氢能源发展规划。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引进氢燃料电池集卡以及全球首台氢燃料电池自动化轨道吊,“十三五”期间超过80%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TG)完成“油改电”,超过60%的轮胎起重机完成“油改电”,超过20%叉车采用电力驱动,新增LNG车辆450台,太阳能电池板7500平方米,汽车充电桩91座。山东港口清洁能源占比由“十三五”初的38%增长到“十三五”末的45%。

在绿色运输方面,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始终保持全国领先,2020年完成210万TEU,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集装箱海铁联运“一单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断调整运输结构,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宗散货“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件改集”等多式联运业务发展迅速,集疏港铁路、水路或封闭管廊运输比例超75%。大力建设油品管网输配体系,油品输送管线达2000公里,油品管网输配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布局优化方面,优化配置岸线资源,对四大港口集团18个港区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实现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杜绝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对部分老港区进行功能调整,优化港口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港城融合发展。实施退港还城,山东港口日照港完成国内首个港口岸线退还生态岸线工程,修复整治港口岸线总长度1882米,新增沙滩约46万平方米,开创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新思路和新模式。

在环境提升方面,以HSSE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强化依法治污能力建设。加强岸电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青岛港非油气化工泊位100%具备接入岸电条件,各主要港口自有港作船舶100%使用岸电。推进码头油气回收改造,实现新建油品装船码头油气回收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在科技赋能方面,自主打造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国率先完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的构建,全电动、零排放,成为智慧绿色码头建设的标杆和典范。建设山东港口大气智慧管控平台,实现环保实时监管,建立了“现状可查、风险可辨、未来可测”的大气管控模式。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