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之州:崇德力行,筑梦启程

20210607期来自:大众日报

选择德州就是选择机遇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王建建 陈 鹏

德州,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也是山东的北大门;德州,一个厚重蕴藉的古邑,一方物产丰饶的宝地,一片红色浸润的热土,一座活力迸发的新城。沐浴新时代的灿烂阳光,站在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上,德州正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启航新征程。在多彩多姿、生机盎然的初夏时节,记者行走在鲁西北大地的城市乡村,感受这质朴真诚的气息、澎湃有力的脉动。

5月28日,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开幕。中国—东盟商务协会总会会长林玉唐先生再次推介:“德州绝对是值得东盟企业家深耕的地方。”多年来,他们与德州市和齐河县合作在黄河北岸建设东盟国际生态城,打造经贸与投资交流平台,规划东盟企业在华总部聚集区。德州正在成为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的重要支点城市,东盟已成为德州第一大贸易伙伴。

5月26日,2021年5月份德州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省属大型粮食企业鲁粮集团与德州民企鲁樱公司投资22.5亿元的功能食品馅料项目落地禹城。记者看到,每个项目都标注了两级产业链长和项目经理,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鲁粮集团董事长孔祥云坦言,选择禹城关键有三:优质的营商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这是鲁粮集团加工板块布局的关键一步,将致力打造一流的上市企业、全国食品馅料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5月18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三期)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携手精密制造、液晶显示模组等5个入园项目同时开工。近两年随着“北京有研”等半导体龙头企业投产达效,德州迅速奠定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去年4月英望科技在“筑梦德州”招商推介会上签约,仅用两个月便完成10万级洁净车间改造,5个月就实现了量产,让深圳客商深切感受到了“德州速度”,半年后企业将总部迁往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德不孤,必有邻。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筑梦德州,并愿为德州代言。他们深信,选择德州就是选择机遇。崇德力行,扎实为企业为群众服务,让有德者必有得,是“有德之州”给予他们的最好回应。

打响德州改革“金字招牌”

前不久,德州颖睿劳务公司的张国俊到宁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法人,该公司持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三个证照,他仅跑一次,提交一次材料,就实现了证照变更同步办理。德州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三联办”改革,实施证照联合办理、联合变更、联合注销,高效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改革实施1个月以来,超过1600家企业平均节省跑腿次数3次,提交材料减少了54%,办理时间节省了75%。

今年以来,德州各项便企利民改革紧锣密鼓,好戏连台。从市级层面,在全省率先推出“政策通”平台,“人找政策”变“政策找人”,22个事项“免申即享”;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自建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有效解决办事系统分布散、办事入口多、事项查找难、反复注册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启用政府部门电子印章,利用政务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壁垒,优化办事流程,形成政府服务“一张网”。在县级层面,平原县构建企业信用库变“容缺受理”为“容缺办理”,一纸信用可抵64张凭证;临邑县探索将多个涉水论证评估有效整合,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陵城区梳理出8大行业共119个主题场景服务事项,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实行并联审批模式,减少事项办理成本;武城县利用手机终端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不见面的土地流转和经营权抵(质)押……

德州全面聚焦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市“十二大改革攻坚”,以改革引领推动全市重点攻坚任务落地见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十四五”开局之年,德州仍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赶超”主攻方向,全力提速、加快突破,努力在试点探索争取上下功夫,在深化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在鼓励基层首创上出实招,在高标准学习外地经验上求突破,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形成新机制,打响德州改革的“金字招牌”。

办民生实事 解急难愁盼

“我们岁数大了,腿脚不利索,上厕所也成了难题,多亏区里给送来了坐便椅。”5月13日,陵城区边临镇东华村的马桂芳激动地说,陵城区残工委工作人员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走访排查,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

在保持政策稳定、层层压实责任的同时,德州重点强化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台账,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省定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因户因人开展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共纳入即时帮扶人员163户、440人。

为帮助因残因病等原因致贫的“边缘户”走出困境,德州积极构建大救助体系,对18个部门的低保、特困、医疗和教育等41项救助政策项目进行整合,打造“政策、平台、网点、队伍、保障”五大体系。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乡镇和村(社区)全部设立了救助网点,所有救助项目都进入综合平台运行。综合平台正式上线半年多以来,共受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业务2万余项,2.6万余名困难群众摆脱了生活困境。德州还大力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生产模式。目前,全市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628个,涉及村庄4708个,占比59.57%,有力有效促进了农民、村集体双增收。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德州公安深入开展为民情怀大讨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座谈走访群众6万余人次,梳理出有效问题建议746条,现已整改682条;他们开展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治安秩序集中整治,已摸排整改各类治安隐患787个,着力推动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德城区首批100多个“智慧停车”泊位已经启用,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德州市总工会明确提出办好十四件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包括组织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开展公益巡讲50场,开展“职工微心愿,工会来实现”活动,建成用好全市137家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妈妈小屋达80个以上,加快实施工人文化宫“筑家”工程,稳步推开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等。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德州故事

5月28日下午,“赓续初心 奋进强国”德州市“学习强国”党史进万家主题宣讲活动在乐陵市举行,宣传、曲艺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们,用快板、西河大鼓、木板大鼓、评书和朗诵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了德州历史上与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母亲常大娘和抗日县长吴匡五等有关的红色故事。

“过去老百姓都是用织布机织布,现在人人都能买得起新衣服。”5月20日,在宁津县大柳镇大东村民俗展陈馆,72岁的村民张宝芳坐在织布机前说。当天,宁津县首届民俗艺术展演节在大柳镇大东村的民俗展陈馆开幕,村民们学唱红歌、重温革命诗词,参观老物件、老照片,深刻体会党带领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光辉历程。

在夏津县郑保屯镇,15个村庄57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委员的任前“第一课”选在珠中村李思孝烈士纪念馆前举行,镇党委书记王冬说:“我们这堂课放在这里,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带头人;要接续奋斗,把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现实……”

5月14日至15日,武城县委书记张磊到武城县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开展“百年话党史,书记面对面”活动,为驻京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及在京流动党员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他们在线下开展“百年话党史,书记面对面”、固定主题党日等活动,在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微信群,让流动党员同步学习不脱节、不掉线。

在庆云县常家镇李营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里,植入了“有声图书馆”,村民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收听到想要听阅的内容。“有声图书馆”涵盖党建、历史和生活等类型,可选择性较大。

在临邑县临盘街道曙光社区,69岁的退休职工高宗泽利用自己40余年时间收集的上万件红色藏品办起了红色文化教育展厅。作为县“五老”志愿者,他还多次前往社区、学校等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好红色基因,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德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共青团德州市委、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共同主办了首届红色故事小小讲解员大赛,十几所中小学的5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挖掘了这片红色土地上无数感人的故事。目前,德州已经组建了15支“娃娃宣讲团”,共有2000多名中小学生志愿者加入。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