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体经济融入新格局

20210606期来自:大众日报

优化服务建设产业新区

借区划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东风,莱芜区乘势而上、加速变局。2020年2月12日,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成为疫情中山东省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吹响了全省复工复产的冲锋号。11月19日,重卡一期第一辆整车成功下线,从项目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了281天,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重卡二期、凯傲叉车于2020年8月17日开工,凯傲叉车拿地当天实现“四证齐发”,刷新了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济南速度”“莱芜速度”。项目总负责人、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态:将以满腔热诚创新创业,实现城市与产业的融合共赢。莱芜区委书记朱云生说,围绕服务重工项目建设,举全区之力,严格落实政府、企业“两个清单”,实行“指挥部+专班”推进机制,动员项目所在镇村,像当年支持莱芜战役一样支持重工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拆迁16个村、7000余户,清表7100多亩,新建道路4.4公里。

莱芜一度是典型的北方重工业城市,结构单一、总量偏小,钢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莱芜经济发展的“阴晴表”。数据显示,2008—2016年间,地方经济步履蹒跚,GDP共增加200多亿元,达530亿元。区划调整后,莱芜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产业基础,放大工业优势,把园区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强化“项目为王”,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着力构建以莱芜高新区、雪野旅游区、莱芜农高区“三大区域带动”,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主导”,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三大基础产业支撑”的“3+3+3”重点突破和统筹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济南市东强“核心增长极”。

当地传统支柱企业泰山钢铁集团,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400系不锈钢生产基地、山东唯一全流程不锈钢生产企业和最大冷轧薄板生产基地,是山东省不锈钢行业会长单位。为转型升级,泰钢进行技术改造,朝着高新精尖方向发展,附加值不断增加,2020年泰嘉不锈钢冷轧板材深加工项目建设完成,项目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实现产品的全自动厚度、板形控制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产品附加值提升1.5倍。产品市场不断扩展,400系不锈钢占领广东市场50%、山东市场80%以上,并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九羊钢铁集团与东北大学签署“无头轧制技术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未来钢铁短流程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标准,加快工磨具钢技术、产品研发,建设高端特钢产业基地。经过改革,泰山、九羊已发生脱胎换骨般改变。2020年,两家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位次大幅提升,以中国钢铁行业中罕见的“同城双子星”姿态,引领行业“绿色升级”。

“春鸭识水暖,实践出真知。评价一个地方营商环境是好是坏,看一个地方发展有无活力,不能只看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成长型新经济体的感受更有说服力。”莱芜区委副书记、区长秦蕾说。

为帮助企业,莱芜推出76项改革攻坚,“一枚公章管审批”,307个事项进大厅,100个高频事项“一次办”“马上办”,140个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成”改革持续推进,组建法律顾问团,建立政策“百宝箱”,优化“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四证齐发”常态化。

山东仕达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医药行业的隐形冠军,董事长谢晓鸿2019年前来创业,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工作。他说:“初来莱芜时,医药产业园刚刚建成,硬件标准、卫生条件、配套设施超过许多国内一二线城市,尤其政府‘管家式’服务,更为企业节约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为企业进入市场赢得主动。”得益于前期充分准备,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启动产品研发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实现产品和服务双抗疫模式,并承担了新冠产品2020年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企业发展打开快速成长通道。

优良的服务推动莱芜区经济快速发展,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莱芜区加速集聚,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智能网联重卡一期顺利投产,重卡二期、德国凯傲叉车项目加快建设,其中凯傲叉车由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工业叉车制造商德国凯傲集团投资建设,是2020年济南市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项目,致力打造亚太地区最大、全球最高水平的新能源叉车制造中心。豪驰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是全省唯一一个获省发改委新标准立项的新能源汽车项目,2020年12月12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7车型整车下线,填补我省智能汽车工业装备和智能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空白。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医药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三期项目加快建设,华润江中、修正药业、宏济堂等全国知名药企入驻,继“青蒿素”之后中药里程碑式药物珅诺基阿可拉定完成三期临床,国内首例华安可降解心脏支架、国内领先朗润核磁共振投产上市。

如今,昔日钢铁名城正向新兴产业高地蝶变升级。朱云生表示,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以最实的政策、最优的服务让企业获得良好体验、切实收益,这是莱芜区委、区政府的郑重承诺,也是产业兴城的必备基础。

以实干精神争当“排头兵”

近两年,莱芜区先后谋划开展“标准提升年”“工作落实年”和“跨越提升年”等活动,全面压实“领导包挂、行业管理、属地管理”三个责任,对重点工作逐项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绩效单,一环紧扣一环“整明白”,一步紧跟一步“抓结实”。

打出党建“组合拳”,吹响发展“集结号”。莱芜区把党建引领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坚持“好人+能人才是当家人”,补齐配强村班子,夯实基层党建战斗堡垒,构建起“区级领导—镇街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小组组长—党员—群众”为框架的“六级联动”社会治理体系,24名区级领导带领70个区直部门到15个街镇、96个村居进行“包镇联村”,发动2万余名党员帮包25万余户群众,抓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党建引领下的“六级联动”,调动了各级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党建引领工作的“莱芜经验”。着力打造“百姓春晚”活动品牌,创新建设大碗茶驿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只为发展谋出路,不为政绩扎花架。朱云生说,“区划调整以来,莱芜区干部人事、政策环境尽管有调整,但发展思路、目标方向、态度意志从未改变,补齐发展短板的步伐从未停歇。”莱芜区坚持用好实事求是这把“金钥匙”,看问题、提思路、作决策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抓落实上,善于寻找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关键点、选准突破口,重潜绩、轻显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立足莱芜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的基本区情,莱芜区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千方百计繁荣经济,加速做大经济总量,优化发展质量,提升人均均量。围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市有机更新,莱芜区坚持城乡“一盘棋”理念,系统推进“交通融城、活水润城、智慧筑城、精细管城”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打造“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的城乡发展格局。

激发奋进“精气神”,画出发展“同心圆”。莱芜区有着光辉的历史传统和优良的红色基因。对此,围绕提升莱芜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莱芜区挖掘提炼出古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大革命时期山东省工委“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解放战争莱芜战役“抢抓机遇、敢打必胜”、雪野水库大会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历史文化基因,强化“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干”的意识,激励全体莱芜人民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力,加压奋进、乘势而上,为莱芜而战、为荣誉而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风平浪静,2020年莱芜区党风政风行风全市排名由2019年第11名跃居至第2名。

跳出一域看全局,对标找差谋发展。区划调整以来,莱芜区主动融入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对标省会思想境界、工作作风、目标理念、精神状态,定好坐标、刻好尺度,以更广的视角找差距、更大的格局定目标、更宽的眼界谋发展,积极主动、雷厉风行、严谨细致、善作善成。在具体工作推进上,莱芜区创新推行工作落实“大排名”机制,建立大排名事项清单,重点工作应排尽排,在全市范围内找准位次、对标找差,以排名定奖惩、论英雄。针对排名靠后的工作,莱芜发现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敷衍,通过“跳出来看问题,走出去找思路,坐下来想办法,携起手做实事”来赢得各方认可,也为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了“莱芜担当”。①香山森林覆盖率达到70%

②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传播“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红色基因

③山东小三线纪念馆传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

④山东重工城智能(网联)重卡项目总装车间是行业内最大车间⑤泰山钢铁集团不锈钢项目⑥雪野——— 济南新名片、省会会客厅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