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强”谋篇布局 做好“融强靓改”四篇文章

济南市章丘区开启济东强区建设新篇章

20210606期来自:大众日报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展现新气象

土从

“早两年以前在我们当地想要办个学校特别麻烦,不跑十天半个月三两个部门不能办。现在通过互联网一个端口申请,一套材料填报,就可同时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3年前移居章丘和儿子一起生活的外地退休教师刘先生在办理民办学校开办业务时对这种一窗的“打包式”服务感到意外又惊喜。这种一窗“打包服务”,是企业群众在办事时,遇有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多次提交材料的情况,可从山东政务服务网的一个综合受理窗口“打包”完成受理、发证,而且只需一次性提交材料,这得益于章丘区不断探索“数字政府”建设。

50多个单位超过2.3万项数据互联互通,近700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指尖”办理,30余项“一件事”实现掌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在章丘区行政审批大厅,已建立起从排队叫号、一窗受理、一链审批、电子证照到服务评价、审管互动的全流程闭环式审批服务系统,形成政务服务“一站式”“一体化”运行的“数据潮”。审批流程更加优化、行政决策更加科学、企业群众成本大幅降低、审批效能显著提高,政府治理行为变得更加规范、透明。

章丘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提高“一窗办理、一网通办”水平。强化领导包挂、一线工作、四不两直等制度,以“钉钉子”精神将重点工作抓紧盯牢、落细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办好12345市民热线、媒体监督问政等反映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为企业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今年一季度,章丘区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共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410.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45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1%,超时间进度26个百分点;上报引进市外投资44.3亿元。

菌种植研发产业扶贫基地、30亩的生态化葡萄种植示范基地,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小小的黑皮鸡

土从

菌破土成金,让周边6个村每年都能增加3万余元集体收入,解决了七八十口劳动力就业,平均每人每年都能增加过万元收入。

来到枣园街道万新村,整齐的房舍、宽敞的道路,延伸到各街各巷的文化墙绘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村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富硒大葱,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周边村庄经济发展。万新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首批山东省宜居村庄、齐鲁样板示范村、济南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章丘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这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图景,正是章丘区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缩影。聚焦扛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大旗,章丘区抓牢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机遇,确定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滩区3个区域梯次推进,3年完成后再全域铺开的总体布局,绘就了各个层面施工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为此,章丘区着力下好组织振兴、产业振兴“先手棋”,夯实基础、凝聚合力。组织振兴方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行政村规模优化调整,将890个行政村调减整合为532个村,减幅40%,有效解决组织小、散、弱等制约瓶颈。着力调优“头雁”,平稳有序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着力用好“归雁”,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退役军人、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员中选拔培养优秀人选,确定48名重点回引对象,跟进落实回引政策。拓宽人选来源渠道,遴选村党组织书记30人,有效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着力育强“雏雁”,落实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面向社会新招聘150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按照“一职两备”比例,建立起1800余人的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建设梯次合理、全面过硬的新时代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雁阵”。

产业振兴方面,做靓现代农业,围绕都市精致农业定位,培育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2处、新型经营主体252家,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47个。着力壮大“八大名品”,其中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甜瓜入选全市“十朵金花”,创建特色旅游镇村30个,村集体收入过20万元的村有372个,占70%。其次,突出以工哺农。发挥工业强区基础优势,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着力引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以二产带一产,先后有银鹭、娃哈哈、晶荣食品、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落户,规上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30亿元,带动花生、大豆、小米等农产品种植规模和收益增加近20%。同时,保障农民增收。发挥工业强区基础优势,着力抓骨干保增长、抓小微保就业、抓招商保未来,落实“六稳六保”举措。202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27.5亿元,利润124.2亿元,分别增长37.4%和176.9%。今年一季度,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82.1亿元,增长42.8%,两年平均增长12.4%,利润29.1亿元,增长113%。近3年通过园区发展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平均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3万元。

今年,章丘区将“三变”改革作为激发“三农”要素活力的重要途径,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首批确定3个区级试点村和42个街镇级试点村,多个非试点村积极参与,参与改革村庄达到100个左右。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街镇履行主体责任,成立工作机构,对接职能部门和经营主体,帮助村庄把脉定向。经初步统计,全区45个试点村中,今年6月底可以分红的有10个村,年底前可以分红的有25个村,其余10个试点村也在积极对接实施各类项目,力争尽早实现分红。

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家住济南市章丘区东山花园小区的李先生最近很高兴,一件困扰了他近5个月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去年10月,李先生车库上方的住户加装飘窗落水管,导致李先生雨天出入车库十分不便。协商多次未果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问题上报到“治理有章”平台,没想到一会儿网格员就带着社区和物业人员来了。在社区、物业的联合劝说下,一楼住户改装了落水管。

去年以来,章丘区强化社会治理成果显著。作为全市面积、人口第一大区,章丘区在抓好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既有历史优势,更有创新基础和发展需要。去年以来,章丘区抢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机遇,着力破解社会治理发展进程中各类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意识不强、热度不高等问题,采取“政府搭台、协同协商、公众参与”的方式,统筹均衡社会活力与秩序,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化、扁平化、智慧化、服务化“四化”,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生态。一个个“小而美”的社会治理举措,解决了人们生活中一个个“急难愁盼”,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长。

深入推进城市精细治理和精准服务,是全面加强城市治理综合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章丘区城市管理局突破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以搭建多元参与平台、提升智慧管理水平、促进长效和谐管理为主要方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路长制”在主城区和所有镇街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城市治理“章丘城管样板”,创新推出城市治理“巷长制”;探索完善了由路长、巷长、片长、楼长、店长构成的“五长制”治理模式,将道路、街巷、社区、企业、景区、商区、校区、沿街业户等社会管理单元全部纳入精细化治理范围,最大限度激活城市细胞,打通毛细血管,扫除治理盲点。同时,打造升级“五长制”智慧平台,创新研发了“汇智理”微信小程序,有效实现各类问题实时受理、及时分派、高效处置、限时核查、全程监督,真正架起联通、服务市民的桥梁,全面开启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篇章。截至目前,通过“五长制”平台累计上传各类城市治理问题170000余件,处置率达到99.7%,城市环境品质整体得到大幅提升。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聚焦民生,章丘区从各个方面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今年,章丘区还将全面加快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刁镇水南水北、曹范龙埠大有富家2个安置房项目,年内完成埠村街道长青、枣园街道北皋埠等15个项目、2.11万套、410万平方米安置房交房入住。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推进章丘中学初中部、东城实验学校、杨胡小学改扩建3处中小学和圣井安置区2处幼儿园等建设,章丘青未了幼教公司开园招生,增加学位2000余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2处农村幸福院,提升养老服务综合保障水平。落实各级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今年以来,章丘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35.3%,城乡居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6元,同比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6.4%,增速列全市各县区第1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5元,同比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4元,同比增长13.6%。

□孟凡庚 郭广猛 刘召岳

作为济南市重点项目最先集中开工的区县,2月26日,章丘区1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拉开了章丘区落实“东强”战略、建设济东强区的大幕。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章丘区贯彻落实“东强”战略、建设现代化济东强区的起步之年。风来千帆竞,潮涌逐浪高。如今在章丘大地上,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建设正酣,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章丘区委、区政府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聚焦落实黄河战略、融入“东强”格局,全面对标“五个济南”“五个中心”,谋划打造“四条走廊”,聚力做好“融强靓改”四篇文章,强化防疫、项目、民生、党建四项保障,奋力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济东强区良好开局。

产业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山东明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聚苯硫醚类系列特种新材料项目已提前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明水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全面加快,西部酒店群项目已开工建设;中白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示范区基本完工,南区正加快建设,其余单体正在进行基础土方开挖施工……今年,章丘区共有11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1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36亿元,投资规模和项目数量均为历年来最多。19个项目列入济南市重点建设类项目,总投资11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3.48亿元。

为保障项目建设,章丘区成立区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区重点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在省市重点项目派驻企业服务专员,精准服务,对全区各级重点项目实行月调度、季分析,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包挂项目。制定出台《区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区级领导包联部分省市级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确定项目责任单位,明确包联任务要求,严肃工作纪律,健全保障措施,有力保障项目加快建设、企业良好运营。

一个个大项目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今年,章丘区着力建设工业强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一季度,章丘区工业收入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济南市各区县第一、二位。“一高三新”产业拉动有力,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85.2亿元,占全区的71.3%,同比增长69.6%,拉动全区增长50.9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231.4亿元,同比增长80.2%;新信息产业累计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67.9%;新医药产业累计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28.8%;新材料产业累计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47.9%。

与此同时,章丘区不断向创新要动力,大力实施西进战略,以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为策源地,全力推进齐鲁科创大走廊、齐鲁智造大走廊建设。加快推动企业创新,落实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在产业领域精耕细作,练就更多“独门绝技”。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坚持人才强区不动摇,打造“济东人才新高地”,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水经开区经过体制机制革新,开启了发展新篇章,成为创新发展的另一重要策源地。3月25日,在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15个项目,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领域,总投资近63亿元。4月9日,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首批总投资约11亿元的8个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这一省级战略,以龙山人工智能谷、中白新材料产业园、山能智城、房德科创城、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等为载体,积极推动政策服务体系打造,制定鼓励企业创新政策,不断积聚创新动能,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6.1亿元,同比增长80.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5亿元,同比增长4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51.1%;规模以上工业利税37.7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127.2%;进出口总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9355万美元,同比增长211.6%。

城乡融合为基点

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春末夏初之际,走进垛庄镇西南部的下射垛村,正如诗中的意境。近年来,下射垛村坚持立足资源做文章,探索推行“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建设黑皮鸡

①位于齐鲁科创大走廊上的龙山人工智能谷②全省首个先进材料研究院——

— 山东省先进材料联合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