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之年 实现跨越发展

济南市历下区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建设全面起势

20210606期来自:大众日报

出实招 善作为

□杨晓琳 杨荣超

漫步古城区,石板路延伸着历史的底蕴,涓涓泉水滋润着城市的脉络,让人忍不住慢下来脚步。镜头向东,济南中央商务区62座百米以上高端商务楼宇鳞次栉比,“山泉湖河城”5座超高层塔楼刷新省会天际线,塔吊繁忙运转,建设时不我待……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在历下区,历史与现代交互融合,传统与时尚激情碰撞,一个魅力无限与活力无穷的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正加速崛起。

2021年是历下区狠抓两大核心片区,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志、关键之谋,也要有关键之为、关键之势。作为强省会建设排头兵,历下区锚定全市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目标,制定一批重大政策、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今年历下区,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能级;聚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聚力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的精神意志,继续谱写历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双核”引领两翼齐飞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近年来,历下区大力实施“双核引领、东西共进、两翼齐飞”战略,聚焦古城片区和中央商务区两大核心战场,历史传承、现代时尚融合发展的城市格局日渐清晰。

去年,第六届国家非遗博览会、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2020“泉城风尚”国际时装周相继在古城片区举办,保护与传承并举、文化与商业交织、历史与时尚融合,古城片区正在以不同的姿态展现着独有的魅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路径。

作为济南市“中优”突破口,历下区积极统筹把握民生需求、古城发展和“泉·城”文化景观申遗保护等核心工作,从保护和发展两个维度谋划好古城“中优”的组合拳。全力做好“留、改、拆”文章,加快实施百花洲—芙蓉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冻结范围内房屋征收,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实施古城有机更新,切实解决社会关注多年的文物保护和居民生活改善难题。紧扣“泉道”和“文脉”两大主题,保护和整治散落泉池,打通黄金泉道,贯通泉渠水系,修复泉水宅院,再现“家家泉水、曲水流觞”的独特景象。加快状元府、题壁堂、寿康楼、督城隍庙文物修缮,进一步保护挖掘非遗资源,传承古城之魂,彰显古城之美。着力推动片区业态转型升级,全力提升泉城路商圈商业业态,引进国际一线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构筑全省时尚文化创意新高地,助力济南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文旅商”融合发展,持续办好各类精品民俗节庆活动和旅游节事活动。

下一步,历下区还将通过泉道和精品游线的打造,有机连通历史街区、天下第一泉景区和泉城路商业街,让城的文化线、泉的旅游线和路的商业线激活古城发展内生动力,再现“街因泉走、水街共生”格局,让泉城市民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让外地游客感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让海外来宾领略“天下泉城”的独特风采。

目光向东,作为济南市“东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中央商务区崛起成峰,呈现出独有的经济景观。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片区集聚效应、带动能力逐步释放,产业招商也进入了换挡提速的快车道。当前片区已入驻各类总部企业500余家,其中既有微软、甲骨文、安永、毕马威等国际知名公司,也有省能源集团、齐鲁银行、山东高速等优秀本土企业;既有注册资本600亿元的山东铁投集团等实力巨头,也有国家开发银行、和泰人寿等近40家省级以上金融总部,形成产业金融生态圈和总部企业集聚区。

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中央商务区正加速吸聚世界顶尖资源要素,着力提高片区首位度、经济外向度和产业集聚度,塑造全市“东强”战略示范样板。下一步,历下区将继续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年内确保人力资源大厦等高端载体投入使用,绿地国际金融中心等200万平方米载体主体封顶。启动中央商务区西片区征收拆迁,全力保障省市馆群建设,打造CBD产业溢出带和功能配套区。同时继续重点突出“金融+”和“新总部经济”等核心产业,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形成产业链环环相扣、业态互融共生的发展格局。5年内将聚集各类金融机构500家以上,金融、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超800亿元,税收超150亿元,打造全省高层建筑最密集、高端企业最集中,引领强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施实策 求突破

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历下区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施实策、求突破,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2020年,投资拉动支撑强劲,55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商业商务载体1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区亿元楼达40座,月亿楼3座,打造了明湖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明湖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启动建设。“双招双引”成果丰硕,“云招商”模式在全省推广,累计对接项目507个,实际使用外资完成5.17亿美元,新引进院士12人,新增享受市级以上津贴人数超2000人。

万重山已过,高峰犹在前。今年以来,历下区着力做好产业的谋划、培育和服务,推动产业发展迈向高端、高质、高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精准培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要素集聚优势,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方式,积极发挥“链长制”作用,深入做好金融、现代商务、商贸流通、医养健康、精品旅游等十大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打通产业链堵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能倍增、效益倍增。同时,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切实把产业园区作为加快动能转换、推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实施“一园一策”,加快搭建助力产业提档升级的实体平台,打响“明湖系”品牌。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历下区块建设,加快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157项工作任务,秉持全域自贸理念,围绕已形成的28项创新案例进行持续更新优化,再形成不少于15项创新案例。完善、利用好济南中央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济南古城、中央商务区等重点片区和国际化社区等重点场所建设一批“涉外服务港”。

塑造优质创新环境。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实施梯次培育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成立科研院所创新联盟,确保国际人才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引进更多省级院士工作站和新型研发机构。优化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发起成立人力资本产业基金,出台更具引领性人才政策,新引进市级以上重点人才50人以上,新增享受市级以上各类人才津贴人数超2500人。

不断完善“投促+部门”招商联动工作体系,形成全员招商、全面招商的工作格局。在社会化招商方面,联合中央商务区内各大开发企业,建立城市招商合伙人机制,搭建济南中央商务区招商联盟,聚合各方招商资源,做好片区产业链招商。为吸引企业落户,专门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重点投向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与类金融等产业,着力解决落户企业融资难问题。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全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全省最优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机制,在历下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服务品牌。深化“一次办成、一网通办”,推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大力推进“清单之外无证明”“大厅之外无审批”;做好落地项目跟踪服务,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服务员”。

抓实绩 亮硬招

城市功能品质与日俱进

城市管理既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近年来,对标东京、新加坡等国际一流标准,历下区持续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抓实绩、亮硬招,城市功能品质与日俱进。

高效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大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环境问题,扎实推进山师大等片区城市更新。加快征收拆迁步伐,完成文华园二期等5个项目拆迁清零,加快省粮食局泺源大街片区、甸柳片区542套安置房建设。推进东关大街综合整治,抓好菜市新村、解放桥周边等片区规划策划,优化城市肌理风貌,提升综合承载功能,打造更多高端载体,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健全完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强化部门、街道、社区各方联动,进一步优化问题发现、反馈、处置机制,建立起“覆盖全面、重点突出、响应迅速、责任明晰”的管理网络,切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基础功能配套,大力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15处站点征地拆迁,实施轻风路东段、云腾路桥梁等4条重点道路和桥梁建设,打造精品工程;完成解放路西段、历山东路等5条道路整治提升,不断优化路网布局。加快5G基站建设,率先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与商用。深入推进非机动车“退路进院”、文明单位“车位共享”,对15个路口路段实施渠化改造,探索“智慧交通”管理模式,让城市血脉更加畅通。维护良好城市秩序,大力实施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主次干道全部达到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标准;持续深化无违建街道提标升级,确保千佛山、趵突泉等9个街道达到一级标准;巩固垃圾分类管理成效,推进“四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以经十路部分路段、泉城路为重点做好灯光亮化,打造处处璀璨、熠熠生辉的迷人夜。

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年”行动,积极探索污染防治新方法、新技术,强力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坚决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成小汉峪沟、全福河上游等河道整治提升工程,实施历园片区雨污分流,积极推动河道引水补源,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重点,建设高品质“公园式”河道。加强土壤污染修复,积极推进绿色节地殡葬设施建设,对野峪顶南侧等3座破损山体进行治理,对转山等6座山体实施生态修复,启动赶牛岭、锦屏东山等12处城市公园建设,有机串联10公里山体绿道,逐步形成依山而游、枕林而憩的山城绿化大格局。打造浆水泉路、鳌角山南路等14条绿色特色道路和特色街区,对佛山苑、燕山小区等5座开放式小区实施绿化提升,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抬头见绿、出门有花的宜居环境。

求实效 谋创新

社会治理创出有效路径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历下区在全市率先健全网格化基层治理,将全区统一划分为1214个网格,选配专职网格管理员,全面完成20个村的撤村建居,加快推进“清泉润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269支,开展各类活动1409场,上榜2020年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区。重心下移,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方面求实效、谋创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历下区将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作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持续优化网格化治理,强化网格员培训,实行星级评定管理模式;依法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高品质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实现基层治理高效化、精准化。推进“红领物业”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行业主管、基层主抓、共建共治”原则,设置专门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物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力争实现“红领物业”服务站(点)全覆盖,打造不少于10个“五好”样板,让“贴心管家”常伴群众身边。抓好社会心理服务,大力开展“清泉润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山师大心理学院、省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机构团队开展合作,加快推进区、街、社区三级服务阵地建设,新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提升心理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心理健康宣教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推动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同时,历下区坚决筑牢安全发展基石。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天网工程”平台系统升级改造,认真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要求。另外,全面做好依法治区工作,提升法律服务能力,新增法律援助工作站54处,在中央商务区内打造国际化高端法律服务产业集群,创建17个品牌调解工作室。

办实事 解难题

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历下区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办实事、解难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接、更具体、更实在,书写了温馨暖心的民生答卷。

过去五年,是历下区民生福祉大提升的五年,民生和重点社会事业支出累计达278亿元,年均占比76%以上。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历下区围绕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确定了30件民生实事,细化分解任务,精心组织安排,确保事事落地、件件落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历下区将围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初创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新增城镇就业领跑全市。社保是民生之依,历下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和救助帮扶网络,精准实施困难群体大病救助,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为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外来稳定就业职工等群体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帮助更多群众圆安居梦、筑幸福家。

与此同时,提升街道综合养老中心服务能力,开展全托、日托、短期照料等各类服务;延伸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进家到户,为高龄、失能、独居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服务。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确保龙鼎学校等16所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5660个;深化与山大、北大培文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创新合作办学新模式,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面向全国选聘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拔尖教育人才10人以上;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设立100个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打好学生成长思想“底色”。

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家,深化三甲医院、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机构三级联动,强化医联体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水平。区文体档案中心向市民开放,为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文体服务。

扎实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全区“5+13+N”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开展读书交流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活动,营造“书香历下”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