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实现“人人得享健康”

20210603期来自:大众日报

全球携手减少“免疫洼地”

6月2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联合国采购说明会及国际项目推介会举行。近百家山东企业参与其中,寻求国际合作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治理提出挑战。如何构建全球合作机制促进新冠疫苗的生产供应与公平分配?贫困人群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该怎样保障?社区和个人在疫情防控中又该扮演何种角色?6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举办首场全体大会及8场分论坛,围绕疫情之下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病毒没有国界,世界卫生组织强调“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安全”。疫苗被认为是结束疫情、推动经济复苏的有效公共卫生手段。6月2日晚,由本届大会秘书处独立组织的“实现全民健康——— 新冠疫苗的研发、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分论坛,从国际法规、知识产权、供应链和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专班专家,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顾问邵一鸣看来,仅仅靠中国的努力远远不够。他以“免疫洼地”的概念强调了新冠疫苗高覆盖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病毒传播力不一样,免疫屏障的高低也不一样。简化测算下,新冠病毒只有在免疫人群达到80%左右才能建立起免疫屏障,而且必须在全球建立。哪个地方有免疫洼地,病毒就往哪里躲。”

“抗疫的上半场,是疫苗要拿得出,我们做到了;下半场,要用得上。上半场靠的是硬实力,下半场要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邵一鸣说,这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起努力。

保障弱势群体健康权益

“疫情使‘平等鸿沟’进一步扩大,有人因病致贫或返贫,有人在疫情中丢了工作,有人无法从数字转型中获益,新的弱势群体开始出现。”在“健康与扶贫:湄公河流域国家经验”分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卫生系统和服务司司长马丁说。他认为,政府应完善信息收集机制,作出相应政策调整,如进一步降低患者自费成本,建立多级分级诊疗的基本卫生服务体系等。

女性健康权益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女性领导力”分论坛中被专门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范围内女性承担的无报酬护理工作比男性多3倍,而疫情期间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指数级增加,女性承担的无报酬护理工作又比男性多出2.5倍,不公平现象进一步加剧。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建议,应通过经济激励措施,改善社会护理结构、创造新的保健和护理工作机会。

降低弱势群体的医疗负担,数字医疗技术创新也被寄予厚望。在“创新促进健康——— 数字医疗,颠覆与创新”分论坛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表示,2015年以来我国数字网络速度大大提高,资费降低九成,行政村通光纤、通4G网络比例超过98%,数字医疗基础设施已经搭建起来。“以前患者去医院排队一上午,医生只看5分钟,心里很失落。现在有了数字医疗,患者做完检查就可以回家,用手机APP就能看结果,省去了停车、排队的烦恼,降低了就医负担。”闻库举例说。

社区做好“第一救援人”个人当好“第一责任人”

“疫情暴发在社区,结束也是在社区。”在“实现全民健康——— 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分论坛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级官员格温·埃默表示,社区掌握公共卫生知识、做好防控,对于早期发现、遏制病毒蔓延非常重要。

这也被中国的抗疫实践验证。国际减轻灾害风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杨赛霓举例说,去年安徽等地遭受洪涝灾害,面对疫情防控和洪涝灾害双重压力,社区成为“第一救援人”,成立了不同服务小组,照顾岁数大的独居老人、孕妇、残疾人士,为居家观察人员和密切接触者提供帮助。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定宇连用三个“一个不漏”强调了社区的基层动员作用:“去年5月武汉千万人核酸筛查,正是社区党员干部、工作者和志愿者,一个不漏、一个不漏、真是一个不漏地完成的。”

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面向公众的健康传播至关重要。“活跃的假信息被很多人相信,权威声音却屡被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特别战略顾问施贺德在“实现全民健康——— 社会行为学:行为助推是否有效?能否助力人们作出健康选择?”分论坛上表示,今年3月世卫组织曾开展一项面向“00后”的调查,超过一半的人知晓假新闻,但在面对疫情不实信息的时候,却有近1/3的人选择放任自流而非反驳。对此,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主任办公室主任潘洁兰建议,应根据人们的需求和习惯调整传播方式,不断增强目标受众的接受度,例如使用短视频平台等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

(□采写:王凯 张忠德 刘兵 肖芳 徐晨 徐佳 统稿:肖芳)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