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仔细了,竹子何尝逐节生?

20210531期来自: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5月15日,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一带一路研究院会同敦煌画院、李可染画院共同发起主办的“《回到敦煌》系列主题文化展览”,在济南的荣宝京行艺术馆启动。展览将举办一个月的时间,6月15日闭幕。

据了解,该展览分成两部分。展览学术主持、策展人、李可染画院副院长林宏介绍,第一部分“再现敦煌”,采用泥本复制莫高窟3窟和榆林窟25窟,逼真再现敦煌壁画艺术风采;第二部分以曹暇、张明弘两位艺术家临摹、创作作品展示的形式“致敬经典”。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保护、传承、弘扬敦煌艺术,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敦煌艺术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所承载的文明交互作用,以期为推动敦煌艺术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添一份助力。

敦煌壁画精美绝伦,形神毕肖。特别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其整体布局与表达,落落大方又尺度谨严,对于细节的追求与刻画,同样也是一丝不苟。正是徐徐展开的一个个生动逼真的细节,让敦煌壁画悠游于“以形写神”的自由境界中。如果有机会前来欣赏这些壁画,千万不要走马观花,千万不要错过了那些精彩的细节。

在展厅内,张明弘应邀充当了一次导览。他是济南章丘人,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也是《寻根·长城》项目发起人。他长期沉浸在敦煌的艺术世界中,临摹、创作了大量作品。在这次展览中,他的一部分作品放在“致敬经典”板块中展出。讲解的时候,他不时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些很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由此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敦煌壁画的高妙之处。

莫高窟3窟,是一座元代洞窟,是莫高窟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俗称“观音洞”,也是莫高窟艺术最精华的洞窟之一。画于此窟中的千手观音经变、白衣观音、飞天,都可以称为精品杰作。张明弘介绍,画中的千手观音,这一千并不是虚数,而是整整一千只手,一只不少;另外,这千手也并非简单随意勾勒而成,而是极为工细。他说:“每一只手的造型、比例,都准确逼真,创作的时候,应该是有实际参照,才能呈现这样的效果。”

榆林窟25窟则是一座中唐时期的洞窟,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和人物造型的表现技法及艺术风格看,明显继承了盛唐时的壁画特点。张明弘介绍,其中,有写实性描绘当时山水风貌以及农耕播种、打谷晒粮等生活场景的画面。比如表现农耕场景的,二牛抬杠,牛角上扬,硕颈曲背,四足蹬地,正奋力拉犁耕田。犁头泛起新土。一男子扶犁,一女子紧随其后,左手端着方盒,内盛种子,右手抓来撒种。这样一个田园劳作的生动画面,不仅极富生活情趣,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张明弘认为,在艺术创作上,敦煌壁画顾“大”也不失“小”,对细节的追求毫不含糊。这是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一,也是敦煌壁画独特魅力的重要内容。

“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及现实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作者应该具有贴切描绘事物的本领。这一观点,也被后世广泛认同。无论文学还是艺术,对于创作者来说,能够“曲写毫芥”,既是基本功,也是由此达到“以形写神”高境界的必由之路;对于作品来说,好的细节如同灵魂,可以让作品气韵流动,血脉充盈。

就绘画而言,无论重“形”还是重“神”,都非常注重细节的观察与表达。比如,苏轼论画,强调神似,但绝非不重视形似。他曾作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对王主簿所画折枝花鸟大加称赞。其中,第二首特别以“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等诗句来描述王主簿花鸟画面,从这些诗句看,苏轼所赞赏的,显然正是画中对细节的高超表现:雨后初晴,花间带雨,鸟戏枝上,飞起的一瞬间,压弯的枝条弹起,叶片舒展,雨滴纷纷溅落!此情此景,如在目前,活灵活现,何其生动。

也正是因为对细节的观察和独特理解,苏轼画出个性十足、异于常人的墨竹。苏轼所画墨竹,很是与众不同,“从地起一直至顶”。这样的画法,就是当时的大画家们也难以理解。米芾就曾质疑:“你画竹为什么不分节?”苏轼理由十分充分,振振有词,“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苏轼这个回答是不是狡辩呢?

我国著名美术家、美术史家葛路教授认为,不是。葛路分析,苏轼对于画墨竹以及反驳米芾的观点,正是来自源于对细节的观察,是用“常理”指导画画的结果。苏轼认真观察到竹子不是逐节生的:“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从这段论述看,苏轼认为,如果一节节画,与竹子生长过程不符,失去常理。所以,他才自下而上,一笔画出,然后点缀成节。

至少在苏轼看来,“竹生时何尝逐节生”绝对不算强词夺理。

可以这样总结,对生活细节独特观察、独特理解、独特表达,苏轼才得以画出了独树一帜的墨竹,或者说才造就了画坛上的“苏式”墨竹。

在《回到敦煌》展览的展品前,静下心来,细致品读其中的那些细节,越往细微处追寻,反而越感觉其博大与繁杂。欣赏苏轼的墨竹,越往其特立独行处追寻,反而越强烈感觉落入常理之中。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有时虽然不那么刺激,但总会带来意外惊喜,让人回味悠长。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