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20210527期来自:大众日报

□ 赵琳 崔瑞洋 王伟

“如果英雄王杰还活着,今年,他就79岁了。”前不久,王杰的母校———

金乡县第一中学的王杰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王杰的同乡、生前战友韩义祥老人。

一同考入金乡一中、一同入伍,在这位与王杰生前关系最紧密的战友的讲述中,时间拉回到56年前。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担任民兵地雷班教员,训练埋雷时发生意外。千钧一发之际,王杰扑了上去。

他的青春之躯,保住了12名同志的生命。“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王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42年,王杰出生在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现鱼山街道王杰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他就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本。根据金乡县王杰纪念馆资料,小时候,王杰特别爱听刘邓大军渡过黄河解放金乡的故事。上学放学路上,他总是挺胸抬头,哼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红色歌曲。

1961年8月,响应国家号召,刚定下婚约的王杰入伍。他和韩义祥被分配到济南军区装甲师某部工兵营1连,从此朝夕相处了四个春秋。

“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这是王杰生前留下的诗。诗如其人,记录了他的经历,也反映了他的心境。

1963年3月,王杰在部队里率先成立了学习雷锋小组,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一天,王杰所在的连队组织共青团员到野外进行团日活动,在公园里,看到一位老师傅正在艰难地清理厕所下水道。王杰二话没说,脱掉棉衣,跪在地上,用手掏去堆塞在下水道的污物、杂草。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1963年,在河北抗洪救灾中,王杰第一个冲入齐胸的水中摸索前进,身体被铁丝划出道道血痕,数次掉入高过头顶的深坑。他奋不顾身、迎难而上的劲头,给战友们极大的鼓舞。

在部队,争先排除哑炮的是王杰;爬高空、钻毛洞,在拱顶打炮眼的是他;山洪爆发时,为抢救施工器材,第一个冲上去的是他;修路运石渣要走山沟上又长又窄的木板桥,抢着走在前头的,也是他。

按照上级规定, (下转第二版)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