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贫困村 激活造血功能

乡村振兴中的“金融密码”

20210526期来自:大众日报

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

□记者 徐佳 报道

□ 本报记者 徐佳

古戏台前游客满座,现代化大棚里育苗正忙。欣欣向荣的乡村发展背后,离不开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资金。在这些“风投”的助力之下,贫困村变身田园综合体,合作社带动近万户社员共谋发展,乡村振兴项目逐步成型发展起来。

5月18日至21日,在山东银行业“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守初心担使命促发展”基层行中,记者走访了临沂市沂南县、莒南县、兰陵县等地,实地探寻乡村振兴中的“金融密码”。

初夏时节,紫色的鼠尾草成片开花,呈现出梦幻般的田园风光,沂南县的朱家林村迎来了游客最多的季节。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面积28.7平方公里,覆盖10个行政村1.6万人,是全国首批、山东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项目运作伊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临沂市分行按照乡村振兴相关扶持政策的要求介入项目,发放了全国首笔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贷款,共计4亿元。“这笔贷款期限为15年,盘活了我们整个项目。”山东朱家林乡建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凤雷介绍,通过金融支持,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引来了多位创客、20多个农业项目,建设了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还受到法国安德鲁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知名企业及院所的青睐。

项目发展起来就是要让村民受益。从省定贫困村到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村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在这里民宿与民居前后坐落,游客与村民在家门口聊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租金、工资、分红等收入实现了脱贫增收,游客则切实体验到了田园生活。

除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临沂市分行还投入3亿元贷款支持兰陵县压油沟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现在一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压油沟村村民海燕告诉记者,村里不收房租,自己通过经营酱菜铺子和线上直播,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从2017年7月1日开放以来,压油沟景区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知晓,压油沟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入选了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这个省定贫困村将生态环境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旅游让乡村活起来,产业让乡村富起来。5月20日下午,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培育新一代黄瓜苗。“育苗育种对蔬菜品种的升级非常重要,仅黄瓜苗嫁接苗去年就生产了6000万株,这个产能在全国排前五名。”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朱虹企介绍,合作社一年可生产各类蔬菜苗1.5亿株,通过订单化生产供应当地农户。从粗放式管理到精品化种植,兰陵地区种出的蔬菜已远销长三角、珠三角、成都、南昌、合肥等多个地区和城市。

但在产业升级之初,农民创业在贷款融资方面存在困难。“合作社农户想种好苗,扩大种植规模,但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一次性投资较大,农户存在资金缺口。”兰陵农商银行业务发展部经理李晓雷说,大棚产权抵押难、无法提供有效担保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农户的贷款意愿。

正是看到了农民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兰陵农商银行推出“新型职业农民贷”,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资金需求,最高可获得300万元贷款额度。从最初的11户农民开始,兰陵农商银行累计向服务辖区新型职业农民发放贷款1.8亿元,近830名农户受益,节约成本700余万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万余元。

在临沂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临沂银行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始终坚守和践行一切根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红色金融基因,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兰陵县压油沟村的戏台前坐满了村民和游客。

□记者 徐佳 报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