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问民需、听民意、解民忧

驻村“第一书记”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20210524期来自: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晓芳 吴荣欣

5月18日一早,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庄家疃村,驻村“第一书记”戴莹正帮着80多岁的逄大爷在小菜园子旁择菜。每天在村里转上一圈,查看一下环境卫生,走走需要帮助的家庭,和街上的乡亲们打打招呼,这已经成了戴莹的习惯。

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局派驻庄家疃村“第一书记”戴莹,进村入户问民需、听民意、解民忧,精心办实事、精准助振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庄家疃村徐徐展开。

为让乡亲们喝上洁净的饮用水,戴莹和村“两委”干部根据乡亲们对村庄饮用水方面的诉求,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购置了成套制水机设备,建起了村里有史以来的首个“为民水屋”。

“为民水屋”投入使用之后,由网格党支部负责维护,村内党员志愿者义务服务,为全村336户1152位乡亲免费提供净化水,保证了大家的用水安全。村民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

过去,因为路况原因,村里交通出行不方便,最近的公交站点设在了距离村庄2公里远的地方。为修建新的公交车停靠站点,戴莹向多个部门汇报沟通,并带领村民将村内的集市位置进行了调整,为新建车站腾出地方。同时,硬化村庄路面,设置安全警示设施,对街道两侧树木进行修剪清理。新的公交车停靠站点于去年7月建成。现在,村民在村里就可以直接坐502路公交车出行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戴莹在庄家疃村办起了“青桐学堂”。去年8月,“青桐学堂”顺利开课。像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农家孩子在家门口也能参加西海岸新区团委青少年公益暑托班,免费学习舞蹈、绘画等知识,满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农村娃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家长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兴办“青桐学堂”后,戴莹在孩子们的喜悦和进步中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她一鼓作气,继“青桐学堂”“七彩假期”成功开办后,又办起了“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依托村内“流动少年宫”作为学习阵地,通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免费送课和志愿支教,每周开设特色公益课堂,丰富村内少年儿童下午放学后的学习生活,让文化振兴铸魂乡村振兴。2020年,庄家疃村的“青桐学堂”获评张家楼街道“十大文明好事”。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戴莹带领村“两委”积极破解村庄增收瓶颈,提升村庄“造血”能力。前不久,戴莹通过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扶持基金,申请了“庄家疃网点房购置项目”。项目实施后,不仅能为庄家疃村集体增加价值130万元的固定资产,同时还能通过租赁为村庄带来持续收益,以有限的资金、最低的风险、长效的收益实现村庄的“造血”之梦。

为庄家疃村的发展振兴,戴莹多次向派出单位区交通运输局汇报,并协调多方资源,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党群文化交流、节日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等给予帮助。驻村以来,共开展联建共建活动8次,落地村庄街巷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9项,开展公益服务15场。2020年,庄家疃“美丽庭院”建设,获评张家楼街道“十大乡村振兴工作案例”。

在庄家疃村,乡亲们对戴莹为群众所办的实事和好事赞不绝口。前前后后,戴莹为庄家疃村争取了近292万元的帮扶资金。其中,用于村里购买网点房130万元;用于村里排水沟盖板30万元;一事一议资金33万元;派出单位帮扶10万元;用于村庄道路维修60万元,村里安装路灯和监控20万元;公交车开通整修5万元;各类走访慰问资金3.4万元。

奋斗做底色,帮扶不停步。眼下,戴莹又在村里建起了“胶东花饽饽”乡村传承点,并于近日投入使用。通过邀请“胶东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免费向村里的妇女们传授花饽饽等制作的手工技艺,为农民增收插上翅膀。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下一步,戴莹将带领村民积极发展“乡村厨房—花饽饽”生产加工项目,让村民家门口能就业,发展村集体收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谱写交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