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通榆县迷子荒村农家书屋

让书香飘荡在草原上

20210601期来自:吉林日报

本报记者纪洋

在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提起张树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迷子荒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他带领乡里15位老干部、老劳模、老战士、老党员和老教师担任农家书屋志愿者。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利用农家书屋这一阵地为当地读者服务,使农家书屋成为学习宣传党的精神的重要平台,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播种机”。2020年底,在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选中,通榆县包拉温都乡迷子荒村农家书屋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张树森退休后,为发挥余热,满足当地群众的阅读需求,投资3.7万元,在迷子荒村创办“报吧”,免费向当地群众开放。2009年,“报吧”与迷子荒村农家书屋整合,并于2018年正式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张树森筹集2万多册理论和文化类图书,订阅70余种报刊,还设立科技书摊、法律书摊、文化书柜和红色基因传承室等10个学习场地。精心布置的阅读场所、温馨雅致的学习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书屋,爱上阅读。

“自从看了书屋里关于农业机械化的书,解决了我很多种地的疑问。之后我又利用国家的政策贷款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种植产量大大提高,挣的钱已经把贷款还清了!现在,我经常去书屋读书,去书中寻找致富的路子!”迷子荒村蒙古族青年包金成自从走进农家书屋,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18年初,包金成又看了许多有关科技种植玉米方面的书籍,他承包了20公顷耕地,全部种植玉米。由于选品优良、科学种植再加上机械化作业,获得大丰收,仅玉米产量就达20万斤。“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现在更离不开书籍、离不开农家书屋了!”包金成喜悦地说。

“书屋建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我们重要的责任。”这句话张树森常常挂在嘴边。他严格遵守农家书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到图书的分类、登记、上架和免费借阅等每一个环节,科学管理、规范运营。书屋一年365天天天开放,24小时时时开放,张树森和老伴吃住在书屋,随时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书屋里还提供免费茶水,桌子上摆放了不同度数的花镜,给来往读者提供贴心、便利的服务。

“我们不仅要把村民服务好,更重要的还是要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屋,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为此,迷子荒村农家书屋采取了很多办法,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张树森带领梁金花、庞发、曲淑侠、梁海清等15位志愿者,共同在书屋为村民服务。书屋定期举办书报阅览、文物展、民族文艺演出等活动,如每年7月份,举办歌颂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读书活动;9月份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书刊读书竞赛;10月份举办“庆国庆、爱我中华、爱家乡”读书会……把农家书屋办成了全乡“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

2019年,迷子荒村农家书屋被吉林省民委命名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0年,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评为省级“示范单位”。张树森也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被中宣部和农业农村部授予2020年“新时代乡村阅读榜样”。

“我现在身体还算不错,能带领书屋的志愿者们,继续传播先进文化为群众服务,付出多少辛苦心里都觉得值!现在,乡里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心里也更加踏实,更加满足。”72岁的张树森说起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和老伴还有个约定,如果有一天,我们迈不动腿了,就让儿子、孙子,继续为书屋服务,为群众服务,让书香继续飘荡在草原上。”张树森动情地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