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式教学中浸润人心

20210526期来自:吉林日报

“讲好思政课不容易。上思政课不能拿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高度关注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学活动浸透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理念,对话则是将树与树、云与云、灵魂与灵魂内在相连、有机融通的有效渠道。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各方面应用好对话式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更好实现浸润人心、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对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对话、鼓励对话,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东西方先哲都曾提出相关理论和方法,如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原则,苏格拉底创制了以对话为核心的“精神助产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涌现出的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也不同程度体现了对话的理念和要求,较好克服了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灌输轻疏导的弊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对话,能够更好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一方面,思政课所讲的道理和学问不是空洞的概念范畴,而是鲜活的实践智慧,只有通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对话,才能真正讲清楚、讲透彻;另一方面,学生是思政课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为此需要进一步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理论灌输与思想启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辩证统一,积极探索对话式教学策略和模式,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树立历史思维、厚植历史底蕴,加强同历史传统、革命传统的对话。在教育实践中,将对话式教学应用于思政课,应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分析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大逻辑大趋势,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奥秘,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还增强了思政课的真实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共产党人的“真经”,要注重同经典文献对话,以经典的魅力活化理论的真谛。百年党史中的经典文献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既是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路径,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经典研读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学习经典、体悟经典,将经典文献蕴含的真理和智慧转化为学生奋斗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重视源头、重视实践,不断提升教学中的对话活力。加强同学生的对话,重在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观照学生,通过学生主体、社会实践、历史传统、经典文献等多维度对话,深入挖掘课程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认知学习、思想发展、信息接受、价值选择的特点和规律,精准把握学生高度关注的热点、普遍困惑的疑点和思想引导的着力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对话为纽带,创新教学设计和安排,将对话理念贯穿课堂设计、课后交流、集体活动、个别辅导、作业批改、试卷分析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既讲道理又讲情怀,既讲现实又讲事实,进一步增强学生获得感。加强同社会实践的对话,重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实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走出书斋、深入生活,将高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准把握社会发展脉动,清晰了解实际是什么、问题在哪里、热点往哪走,聚焦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解疑释惑,提高思政课教学回应社会实践的能力。

抓住师生关系这一关键,在优化师生关系中提升对话式教学质量。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倡导和鼓励对话,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需要葆有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价值自觉,超越“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和“强制压服”,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高质量的师生对话,筑牢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基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课程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改革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这门研究生课程中,我们尝试开展“三个三分之一”教学形式,将课堂分为教师讲授、分组研讨、小组汇报三个环节。在教师讲授环节,根据课程内容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学生专业基础和课前预习情况,重点讲解经典文献的核心思想、关键论断和学界研究的前沿动态;在分组研讨环节,围绕经典文献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展开研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研讨结论和材料进行集中展示,并适时辅以教师点评和学生互动。实践表明,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协同攻关和应急反应能力,较好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科研素质。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