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由于生活水平不断……

20210608期来自:北方新报

代人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不再是以往的粗茶淡饭,甚至是无肉不欢,这就会导致体内热量过高,人体消耗不了这些热量,就会出现火上“发”的情况,表现出上火症状。这种情况在中医里称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就是经常吃美味佳肴的人最容易生大的疔疮。如果是此种情况引起的上火,建议吃饭时要尽量控制食量,吃一些能量低的蔬菜、粗粮,再配合吃一点调节脾胃功能的药物,这个“火”就可以慢慢消散。

运动太少易上火。肌肉运动是能量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运动得太少,吃得即便不多,但因运动量少,吃下去的能量消耗不掉,也会导致身体出现上火的情况。建议这类上火人群动起来,运动一段时间,体内热量消耗之后,患者额头上的疙瘩或身体表现的上火症状也会随之缓解。

穿得太多或盖得太厚易上火。诊室里经常遇到患者穿得太厚;前一天晚上被子盖得太厚,早上醒来头上起了几个大包。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体内热量不能散发,火性延上导致上火。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火郁发之,衣服可以适当少穿一件,被子盖薄点,体内的火也就慢慢地降下去了。

有些孩子上火的时候,医生会让吃一些消食化积的药物,这也是火郁发之,因为积食后热量聚集在体内,出现了热散不出去的情况,从而导致种种症状。这就好比把手攥得紧紧的,手心就会冒出汗来,还会很热。这时候要想把这个热散出去,就需要把手掌张开,把热量散发出来,火发出来了,手心也就自然不热了。

灭法和发法治病有别

民间百姓常用的灭法多是指用清火药、苦寒药直接把身体上火引起的种种症状消灭掉;还有一种就是釜底抽薪,让上火的症状消于无声处。而发法是中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面说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强调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透邪外出,以达到气机调畅、阴阳平衡的目的。“火郁发之”正是针对火郁证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宣通、疏导、透达、升散等方法因势利导,使内热得清、邪得外出,达到郁解热散、纠正疾病阴阳偏颇的功效。

如果患者体内有火伴口渴烦躁,舌质红、舌苔黄厚,这时候就可以用生石膏、银翘散类辛散寒凉药物,通过药物将体内的内热给透到外面,这是“火郁发之”之意。

那么上火后到底是该灭还是该发?还需要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具体来辨证施治。所谓的“灭火”也只适合体内是实热症状的情况,舌质红、苔黄厚,大便干结,感觉身体特别热和燥,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用苦寒药灭火。因个人情绪问题和生活因素导致的上火情况,大家可以先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或其他问题所导致的病症都需要中医大夫辨证施治来干预,切勿自行在家服用药物。

(据《健康时报》)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