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护航人

20210603期来自:南昌晚报

提速升级

“井冈山号”应运而生

“我亲眼见证了铁路车辆的发展变迁,看到旅客出行越来越便捷舒适,我打心底里高兴。”2009年,徐刚被选为“井冈山号”列车随车机械师,负责全车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这一干就

是12年。

2007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从革命摇篮井冈山开往首都北京的“井冈山号”列

车应运而生。

初期,“井冈山号”使用的是25G车底,虽然是绿皮车,但车

上有空调、餐车、卧铺、电茶炉、洗漱台等便捷设施。作为随车机械师,徐刚要在列车出发前,重点详细检查各部位。在列车运行途中,做好实时监控,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

“2004年,我被选上了‘井冈山号’乘务员,那个时候的‘井冈山号’乘务员是非常神气的,要求‘清一色’的技师。”徐刚说,2009年,他担当的Z133/134次列车被正式命名“井冈山号”。

2020年,“井冈山号”正式由普通车型转换为“绿巨人”车型。在转换期间,徐刚必须参加厂家组织的培训,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跟着师傅学习检修技术。为了尽快掌握知识,他的床头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动车原理图,床边堆满了各类检修运用书籍。就这样,短短1个月的时间,徐刚基本了解了“绿巨人”所有可能会发生的故障。

见证发展

踏着父母的脚印前行

1995年,徐刚从部队退役后进入了铁路部门。徐刚的父母都是工务系统的,“井冈山号”所运行的吉衡铁路、京九铁路上,都有他父母工作的印记,可以说,他是踏着父母的脚步走上这条路线的。后来,他在“井冈山号”上认识了爱人,他们一个负责维护车辆设备,一个负责服务旅客。

“我的父母都是铁路职工,在‘井冈山号’所运行的吉衡线、京九线上工作过。”踏着父母的脚印一路走来,徐刚说,从铁皮车到高铁,自己已在铁路上服务了20多年,而井冈山精神也已融入到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

20多年来,徐刚见证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壮大,也感受到了动车组检修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能成为复兴号上的工作人员,徐刚感到非常自豪。

“原来的老式厕所是直通式的,一旦停站就不能用;空调的温度需要手动调节;车厢用的是钢弹簧,减振效果不好;两节车厢间用的是普通车钩,减速进站时感觉不太好……”但说起“井冈山号”升级后的变化,徐刚如数家珍:换为“复兴号”后,列车实现了全列车门自动化,遇烟火报警、轴温报警可以自动停车。同时,车内空间宽敞,座椅间距和座椅长度都进行了加长设计。“原来的铁皮火车手机通话信号都不太好。”徐刚说,“复兴号”还实现了全程无线网络覆盖,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让他这个老铁路人大开眼界。

真情服务

一天行走超过2.5万步

“井冈山号”自2005年正式运行,至今已走过16年的风雨历程。在服务“井冈山号”的过程中,徐刚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旅客服务方面。

“夏天高温天气,有时空调出现故障,车厢瞬间闷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争分夺秒地查找故障,车上检修空间狭小,汗水片刻就湿透了全身。当我们处理好了故障,重新启动空调时,周围旅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种喜悦不言而喻。”徐刚感慨道。

“疫情期间,为了我和孩子的安全,每次退乘后,他一直坚持自我隔离。”徐刚的妻子说,虽然同是出乘工作,但如今已不在同一条线路上,他们见面的机会很少,在疫情最严重的那几个月里,两人只能通过手机进行短暂的视频通话。

在日常工作中,徐刚穿戴整齐,定时巡检列车上的配电柜、电茶炉、集便器等设施,查看空调消杀情况,一天行走超过2.5万步。“两万多步的行走轨迹却有上千公里的行程,穿梭在这条红色的铁道线上,感受传统文化,领略不同的沿途风景,别有一番滋味。”徐刚的一字一句中,满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