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政法机关推出25项便民利民措施

实行夜间错时停车、勤务“护校”机制

20210521期来自:南昌晚报

法院系统:

5月 20日,南昌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便民利民措施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会上,全市政法机关集中发布了25项便民利民措施,涉及提高诉讼效率、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民生安全、未成年人保护、公证服务、远程会见等诸多领域。

全市各法院

挂牌成立少年法庭

当事人申请执行无需开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当事人在全市两级法院申请执行立案时无需再提供法律文书生效证明,网上自动生成生效证明。

退诉讼费当事人无需提交“退费申请书”“收据”等材料。简化诉讼费退费、执行案款划转流程,缩短诉讼费退付办理期限。

创设绿色通道,开展立审执一条龙服务民营企业。在立案大厅设立“民营企业诉服绿色通道”标识牌,及时受理、调解、审理、执行涉民营企业案件纠纷。

多元化解物业合同纠纷。设立物业合同纠纷巡回审判点,规范物业合同纠纷诉调对接流程。

规范涉诉来访办理工作。正式上线全市法院赣法民意中心,进一步规范涉诉来访办理工作,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配备“人民法院新闻宣传+诉讼服务融合传播平台”。同步接入智能问答机 器人功能,为群众在线提供法律服务。

加强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市各法院挂牌成立少年法庭,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案件实行集中受理、专业审判。

在市中院微信公众号上开通财产刑收费通道。将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或支付宝缴纳功能,减少财产刑履行时转账不便问题。

检察机关:

开展高空抛物坠物

电动车安全专项治理

加强对非公企业服务和保护。开展涉企“挂案”专项清理、“检察长接访月”等活动,开通服务非公企业绿色通道,积极为非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加强民生安全守护。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高空抛物坠物、电动自行车安全、城市窨井盖等专项治理。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健全完善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推进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机制实体化运作。

加强民事诉讼监督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等问题法律监督,加大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

加大群众信访件办理。落实“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开展“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回头看专项活动。

公安机关:

落实城区中小学高峰

勤务“护校”机制

守护群众“钱袋子”。组织反诈宣传“六进”活动,开展专业性、针对性、时效性的反诈宣传。

解决群众“揪心事”。大力开展打击违法犯罪行动,有效解决信访群众的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和实际困难。

政务服务“优化办”。优化交管业务、出入境证照办理,推行监管场所节假日律师会见“网上办”、“延时办”、“绿色通道”三大举措;持续拓展“健康码”应用范围。

个人证照“送上门”。针对特殊群体开展身份证、居住证、户口簿、港澳通行证、护照以及其他适用证照的送证上门活动。

道路畅通“平安行”。推出“1、3、5”快反机制,持续开展交通治堵专项行动,实行夜间错时停车管理,推行“十百千”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安全心辅“进校园”。全面落实城区中小学、幼儿园高峰勤务“护校”机制,组建66人公安心理辅导团队,深入大中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司法行政机关:

全市推行50项

“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

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推进公证“放管服”改革,在全市推行50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

推行智慧公证服务。部分公证事项可通过线上申请、提交材料、签署文书实现远程视频公证,提供取证、存证、出证电子证据综合服务。

推出绿色继承及代办产权证一站式公证服务。在办理房产等财产继承公证时,公证处可依据当事人提供的具体线索主动派员调查取证,并提供代办代领不动产权证、代缴税费等一站式公证服务。

推行便民化远程视频会见。简化监狱重点帮扶对象、孤寡老人、未成年子女的会见申请办理流程,实现亲情感化帮教“零距离”。

推进人民调解“一次都不跑”。推行电话调解、线上调解、上门调解等多元调解方式。

推行行政复议多点通办。试点推进行政复议受理代办工作。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