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华富街道新田社区勘察苑核酸采样员彭英:

“孩子说会向我学习,服务更多人”

20210610期来自:深圳晚报

“妈妈是一名护士,是个天使”

深圳晚报记者 潘潇雨实习生 林睿

6月7日21时,在福田区华富街道新田社区勘察苑核酸采样点,彭英正穿着一套防护服,重复着标准的核酸采样动作。彭英是福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一名医护人员,这一日,她已进行核酸采样近200份。尽管已是傍晚,但室外温度依旧不减,“里面的衣服早就湿透了。”她说。

6月6日13时,彭英在工作群里看到了消息,通知他们前往华富街道新田社区核酸采样点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群里的报名接力不曾间断,而这一天,他们的工作也持续到夜晚23时30分。

这样的工作时间,彭英习以为常,“我们在开展接种新冠疫苗工作时,也是这样的强度。”除此,作为一名联络员,彭英的手机必须时刻打得通,每日一睁眼,她就要先查看微信群里的信息,临睡前也要再检查一遍,生怕漏看了信息。她还要时刻留意疫情的最新动态,确保人员配置不出问题。

“我们要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对于彭英来说,在手机上浏览信息,也可看作是一种日常培训,“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深晚记者见到彭英时,她熟练地坐到椅子前,用消毒液清洗双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采样。在该采样点,配置了两位采样员轮流采样,前来采样的市民每10人为一组,这样的安排也为他们争取了短暂的休息时间。“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中间是不能停的。”彭英说。

同彭英一起前来的同事还有12位,他们一共分为2批,负责3个采样点。第一批从16时至19时采样,第二批从19时至23时。彭英是第二批,在交班时他们会一起拍照合影并相互鼓励,“彼此都相互体贴,我早一点来别人就可以早一点走。”

尽管社区为医护人员准备了晚饭,但是经常工作到最后,他们已经没有了吃饭的胃口了,“只想回去躺一下”。每逢此时,彭英都会感到有些难受,“特别心疼他们”,但更多的却是感动与对职业的敬畏。

这样早出晚归的状态,自新冠疫情发生后,已是彭英的工作常态。还有十多天,彭英的儿子即将迎来中考,儿子对于母亲的工作十分支持,“他写作文时都会写: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是一个天使。”彭英说,“他说会向我学习,今后努力服务更多人。”

“他们像一团跳跃的火光”

尽管工作繁重,但对于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却是他们坚守至今的最大动力。

在前一天核酸采样时,彭英也遇到了棘手的情况,“这是一名4岁左右的孩子,面对‘服装怪异’的我们时,他感到很害怕。”彭英回忆说,孩子在现场啼哭不止,并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

彭英用温柔的语气劝导孩子,“和他说‘你是最棒的’。”多番鼓励下,孩子慢慢放开了手,顺利完成核酸采样。令彭英动容的是,在现场还有很多市民同她一起鼓励孩子,尽管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他们却没有丝毫不耐烦”。

这般暖心的瞬间,贯穿他们工作。彭英还记得,在5月12日护士节那天,他们正在开展疫苗接种服务,当时有市民了解到这个特殊的日子,立刻在现场给他们送了鲜花,“我们都非常感动。”她回忆道。

亲历过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彭英深知每个岗位的辛劳,负责扫码登记的志愿者、叮嘱事项嗓子喊哑的医生……每一个奔赴前线的身影,她都铭记在心。

“这些红马甲闪烁在白色防护服中间,就像一团跳跃的火光,给人热情与喜悦。”每当看着现场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彭英都深受鼓舞,“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勇于担当的体现。”她也期许着,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早日到来。

22时,周围的住宅里已有几家熄了灯。彭英的桌上,4小时前新换的消毒液已经见底了,但是前来采样的市民依旧络绎不绝。

▲6月7日21时,彭英正在进行核酸采样。深圳晚报记者潘潇雨摄

14年党龄社工吴滨涛:

“我是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冲在前面。”

5月31日,布吉街道开展辖区居民核酸检测工作,鹏星社工机构驻布吉街道精神卫生领域党员社工吴滨涛第一时间向党支部提出申请,要求深入罗岗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助力医务人员完成核酸采样工作。

吴滨涛是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有着11年一线社会工作经验的社工。由于日常的工作需要和社康医生对接,吴滨涛和医务人员的联动非常默契,他便深入社区担任了此次战疫中一名重要角色——核酸检测信息员。

吴滨涛主要负责扫码录入、甄别和筛查做核酸检测人员个人信息,避免组别内人员信息有误,告知24小时内打过疫苗者不可做核酸检测,认真核对试剂条码录入等,此项工作不仅要求严谨、高效而不出错,他也被要求和医务人员一样穿上防护服。

吴滨涛原本答应了女儿陪她共度儿童节,6月1日当天,他“舍小家、为大家”,选择协助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和医务人员共同经过了高温又经历了狂风暴雨,一整天的工作让他汗流浃背,连饭都顾不上回去吃。从7时半直到23时半,他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广场、住宅小区、办公楼、工业园区的核酸采样点。

每天连轴转十几个小时,吴滨涛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敬业性、专业性。在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时,有些居民不会验证条形码,有些居民不知道怎么填报信息,有些居民填了信息但却填错了,他都主动、细心、认真地为居民服务。

“我是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冲在前面,为社区分担压力,与社区共同防疫抗疫。”吴滨涛说。

“95后”党员社工李欢欢:

“没事,我还能坚持。”

光华社区社工李欢欢今年26岁,是一名已有4年党龄的党员社工,平日里负责统筹光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5月份,她积极响应号召,投入一线协助疫苗接种工作,每天招募义工到光华社康中心,为居民开展接种时间登记、核查留观资料、引导填写表格、核查预约码等工作。

5月底开始,李欢欢又开始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从早上8时到晚上23时,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业性。核酸检测现场,有些老人不会注册粤康码、实名认证,她便主动接过手机,熟练操作,迅速帮助市民填好资料。在现场,李欢欢运用社工的专业方法,及时倾听居民需求并细心引导。

2018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她,因为来回奔波加上天气炎热,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住在龙华区,从龙岗区回家需要一个半小时,每天晚上结束工作回到家已是深夜,而第二天早上6时,她又要重新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去。有一天正在社康协助维护队伍秩序的她不小心被易拉宝绊倒,摔在了地上。“你怎么样,有没有事情?”周围的热心居民将她扶到一边的分诊台旁坐下,关心地问道。“没事,没事,我还能坚持。”她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