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分中心”在深落地、助力 深圳海水稻培育发展为“黑科技”、开发知名“深优”系列品种杂交稻

痛别“国之脊梁”袁隆平细数他与深圳不解之缘

20210523期来自:深圳晚报

袁隆平金句

5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建议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志哀》的评论。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位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走了,举国同悲!

袁隆平院士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他还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15条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可下半旗志哀。

袁隆平先生的贡献是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是世界性的贡献。他的去世是全世界的一大损失。建议以高规格的纪念,缅怀感恩这位老人作出的杰出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果我们以降半旗这样高规格的仪式纪念袁隆平院士,将激励更多的追梦人付出毕生的努力,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据新华社)

●2000年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在深圳上市

●2004年4月20日

袁隆平参与创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分中心”在深圳正式挂牌

●2004年4月17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聘请袁隆平为双聘院士

●2004年10月28日袁隆平在深圳龙岗取得“四大突破”

●2010年11月21日袁隆平在龙岗有了个新家

●2012年7月1日袁隆平“种肥一体化”落户深圳

●2018年9月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在深结硕果

●2020年11月袁隆平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题字

(深圳晚报整理)

2004年3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要来深圳种水稻”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袁隆平表示:将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有一项生物项目的合作,建立一个杂交稻示范基地,今后将向转基因水稻方向发展。

该生物合作基地落户深圳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他说:“深圳主要是示范地,看是否能适应广东的气候。一旦适应,到时将会推广到广东其他地区大面积种植生产。大面积生产之后将主要供应给香港、广州和深圳。”

同年4月17日,袁隆平被聘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双聘院士。3天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分中心”在深圳挂牌。

当天,袁隆平在挂牌仪式上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至今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我的目标就是要打败泰国香米!”

仅仅过了6个月,这片设于龙岗区的试验田便传来了好消息:10月28日,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

这表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取得“四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晚稻亩产量高;稻谷结实率高;稻谷千粒重高;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中国两个新型香米新品种。

袁隆平在深圳有了家

在深圳孕育出的新成就,让大家欣喜不已。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

虽然袁隆平不常住在深圳,但他却心系这个位于龙岗的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他时常往深圳跑。2009年,他就在深圳龙岗过了自己80岁(虚岁)的生日。

为感谢袁隆平的突出贡献,龙岗区委区政府分配了一套房给他。袁隆平按有关微利房规定缴纳一部分房款,龙岗区为袁院士赠送了30多万元的装修,并配齐了家具等生活必需品。

2010年11月21日,袁隆平和夫人邓女士正式入住了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黄阁翠苑嘉欣园的新家。老两口笑呵呵地这屋看看,那屋瞧瞧,看到近在咫尺的大运会场馆时,掩饰不住内心喜悦。

在新居内,记者按动快门为袁隆平和他的小孙女拍下了合照。袁隆平笑道:2011年要携夫人从长沙坐高铁到深圳龙岗观看大运会开幕式,还有自己最喜爱的排球赛。临别时,袁院士还与记者约定:“明年大运会见。”

在深圳有了新家,袁隆平与深圳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他可以随时去看自己心心念念的试验田。

8年间,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龙岗水稻研究所的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们选育出30多个深优系列杂交稻新品种,开发出业内大名鼎鼎的“深优”系列品种。

2019年9月团队宣布他“深优”系列品种目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3600多万亩,农田累计增产25亿公斤。不仅如此,龙岗水稻研究所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配合龙岗、海丰两地相关部门在海丰推广沿海新型抗倒型杂交水稻,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2020年11月8日,袁隆平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题字:“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是颠覆性创新,将带来马铃薯的绿色革命。”

对于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袁隆平一直非常关心,也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2012年,大鹏新区刚成立不久,袁隆平就曾前来考察,考察最重要的一站是当时刚成立不久的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

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于2011年11月共同创立的。揭牌仪式后,袁隆平在考察中称赞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袁隆平一直关注着生物育种创新研究。2020年11月8日,基因组所长黄三文等向袁隆平介绍“优薯计划”,

尽管当时袁隆平已经90岁高龄,但其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思维和幽默的语言给黄三文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查看比芝麻粒还小的马铃薯杂交种子,对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袁隆平对马铃薯产业的重大问题非常了解,当听到“通过基因组设计育种,用二倍体替代四倍体,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育种时间缩短到3至5年,每亩地只需要2克种子”时,他非常开心,并欣然题字。他说,在南方冬闲地种植马铃薯,要从东北或内蒙大批调运种薯,马铃薯用种子繁殖不仅可以解决生产中病毒病危害的问题,还能解决种薯储运的难题。

深圳有条隆平路

深圳向全国输送农业“黑科技”的海水稻亩也与袁隆平有着不解之缘。

1986年,第一株野生海水稻由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日胜在湛江发现并申请的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专利,定名为“海稻86”。袁隆平研究后,评价为继杂交稻之后水稻行业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性突破。2016年,袁隆平团队开始与陈日胜合作。

2019年,深圳大鹏的基因组所自主研发了20多个海水稻品种,平均亩产量从150公斤增产到450公斤,创造了在高盐碱地海水稻亩产超千斤的奇迹。2020年,深圳海水稻年产可达10万吨,这其中,袁隆平功不可没。

在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华为基地,为了显示对科学的崇敬和对真理的追求,园区很多路都是以科学家命名。其中的隆平路,正是根据袁隆平来命名的。

如今,斯人虽去,种子长存。

深圳人,永远怀念袁隆平。

(深圳晚报记者 陈小思 陆楚一)

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

4.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5.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6.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到达光明的彼岸的。

7.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8.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