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区聚人气凝民心兴文化

让文明之光照耀发展新征程

20210611期来自:新华日报

聚人气,营造志愿服务风尚

□ 范昕怡 宋梦露

兴文化,涵养城市文明新风

文明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从乡镇“起家”,昆山高新区历经“火炬”起步、“星火”发展、“两镇”合并、“省批”振兴、“国批”腾飞以及“苏南”入围等阶段,在物质基础、经济建设、城市面貌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文明程度也一并“水涨船高”。让文明因子在人们心中开枝散叶,正在昆山高新区闪耀出具有“高新”特色的文明之光。

“来来来,排好队,往前走,不要堵住路口……”6月8日上午,在昆山高新区花园路一处新冠疫苗接种点,身穿红色马甲、头戴棒球帽、肤色黝黑的浦建峰在排队人群里格外显眼。看到记者后,浦建峰一边疏导人群,一边大步走来。一直到地下停车库,浦建峰还在引导居民停车。

浦建峰是昆山城北中心小学的一名电工。但他不只是学校的“后勤保障”,除了维持疫苗接种点现场公共秩序,浦建峰还保障接种点电力供应,防止电路故障导致冷藏疫苗失效。当天,浦建峰牵头成立的两支志愿服务队在接种点维持现场秩序、负责环境卫生,另一支服务队在学校附近进行“爱心护学”活动。

在居民眼里,浦建峰更是一个坚持22年无偿献血的热心人。1999年以来,浦建峰累计献血138次。他用一份份热血,让一个个“浦建峰”们接过接力棒,传递着同胞情谊。

来到昆山35年的回族居民马思元便是接力棒中的一分子。“快端午了,我们准备好了糯米、牛肉、粽叶等材料,邀请不同民族的同胞,穿上各自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一起包粽子、过端午,开展‘传承端午文化·共话民族团结’活动。”作为昆山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马思元长期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被评为2020年度“昆山好人”。此前,他还为在昆山生活的穆斯林群众提供2000平方米做礼拜的场地。“我希望能为在昆少数民族搭建起互通有无的交流平台,并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

榜样楷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行者、引领者。在昆山高新区,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成为一种习惯,依托榜样力量,引领文明新风尚。

“志愿服务最光荣”“志愿者就在身边”的志愿服务氛围在这里得到显现,昆山高新区发挥优秀志愿者、团队的引领作用,带领市民亲身参与。同时,运用“红色力量”“心灵港湾”“科技清风”“文艺先锋”等6个区级志愿服务团队,围绕农村主讲乡村振兴、企业主讲职业教育、学校主讲立德树人等话题,在空巢老人、新市民、困难家庭等群体中开展活动,努力绘就高新区志愿服务同心圆。

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当前,昆山高新区创立“志愿有你 幸福高新”志愿服务品牌,全区志愿服务团队281个,注册志愿者2.94万人,累计总服务时长97.4万小时,志愿者活跃度占比长期稳定在80%以上。

凝民心,共享和谐社区生活

6月8日上午9点,在昆山高新区新乐融城社区4楼儿童馆,15个萌娃正在“牙牙学语”,在家长的陪同下,跟随台上的老师一起阅读绘本故事。据社区书记李佳介绍,这场活动“上线”发布没多会儿,便被“宝妈”们“秒”光,还有住在隔壁永平花园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

打开发布社区活动的平台“融益”,还能看到不少活动预告:6月10日9:00,志愿服务活动,名额已满;6月11日13:00,“品端午粽香,话民族精神”活动,名额已满……在非假期期间,社区活动安排得如此紧密同时又受欢迎,新乐融城社区凝聚民心的秘诀靠的是什么?

李佳说,把居民团结在一起,得益于“居民积分制”。居民参与的夜查、志愿服务等社区治理活动都可以为自己赚取“积分”,获得来的“积分”可以兑换商品或者社区服务,比如参与青少年寒暑假培训班、“我们的节日”等各项寓教于乐的活动。

这套“融城管理模式”,硬是将新乐融城社区这个没有志愿者、没有文艺骨干、没有活动的“三无”社区,发展成为志愿者一呼百应、骨干力量独树一帜、居民活动365天不重样的自治型、熟人型社区。

“现在我们和邻居闲聊,比的都是谁家的积分高,谁带娃参加的活动多。”64岁的社区居民丁社权说,这正是居民“文明值”“公益值”的价值体现。不过,丁社权还有一重身份,在安徽枞阳县退休后,来到昆山高新区定居的他还是融城社区15位讲师团讲师之一,“马上暑假到了,我就来社区给孩子和家长开设书法课,我的学生年龄跨度从几岁的小孩子,一直到比我还年长几岁的爷爷。”

凝聚起了人心,社区治理模式变得“从容”了起来。无独有偶,在不远处的新乐村,积分制管理如火如荼地激励村民参与社区自治。“恭喜以下9户村民完成雨棚、户外水龙头拆除和合规房改造,现给予一次性奖励500积分,计入乐民乡村积分平台……”和往常一样,这是6月9日新乐村发布在“乐民乡村”微信公众号上的一则通报。

每一则通报喜讯,都是数位居民自治管理取得的成果体现。各地之美,美在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提高城市服务品质,一直都是昆山高新区构建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核心区与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文明底色。

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当前,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群众力量是相通的。对昆山高新区来说,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就是要坚持重心下移、走向基层,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植入居民心中,让文明因子“日用而不觉”。

见到姜丽菊时,她刚结束在“乐龄昆山,社保添福”服务品牌启动仪式上的舞蹈《醉春风》表演,脸上还带着妆,眉眼里尽是表演结束后还未褪去的激动之情。作为玉山镇老年舞蹈队队长,退休后的姜丽菊把来到文体站排练舞蹈称作为“上班”,一天都不落下。

“舞蹈队年龄上到70多岁的‘老阿姨’,下到82年的‘小姐姐’,只要跳起了舞,就没有年龄差!”姜丽菊说,舞蹈队每年都有80多场演出。此外,就是排练,并把舞蹈带进社区教会更多的人。“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我再也适应不了老家的生活了。正因为昆山高新区,我还可以在退休后发挥自己的价值!”

放眼昆山高新区,处处洋溢着“以文化人”的美好风尚:通过举办“道德讲堂”,邀请乡土专家、百姓名嘴、文化人才,建立专业农村宣讲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让乡村文化“活”起来;通过“送戏下乡”、“文艺巡演”等文化活动为乡村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依托村、社区的“24小时图书馆”“阅读区”等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结合分众化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品位,逐渐让书香溢满全区。

当前,围绕《昆山高新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昆山高新区健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文明实践工作影响力。昆山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龚奕奕说,精神上的现代化也是一次文明再造的契机,昆山高新区将坚持不懈塑造乡风淳朴、崇德向善的内在精神气质。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