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深入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社会文明进步

献礼建党百年,文化建设再扬帆

20210611期来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吴雨阳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提高。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介绍,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江苏精心策划专题专栏,持续推出“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改革再出发 发展高质量”“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践行嘱托开新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奏强奏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

在近年来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省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居全国前列。全省6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运行,涌现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互联网内容建设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续“供能”。

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镇江市副市长殷敏介绍,以典型人物为榜样,镇江深入挖掘优良的“红色基因”,把宣传做到群众身边,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的传播效应。

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我省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目前,江苏创成29个全国文明城市、273个全国文明村镇、396个全国文明单位、35所全国文明校园、37户全国文明家庭,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去年,淮安市以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国表彰大会之后,我们迅速从创建成功的喜悦喜庆中冷静下来,转入长效管理建设阶段,努力推动文明城市由‘创’到‘建’的转变。”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表示,要将文明城市建设得更具质量、更高水平、更有效益。

“当下,我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的重大课题。”省文明办主任葛莱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正在江苏高质量、全覆盖式推进,12.9万支志愿服务队伍、68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参与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去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90.42,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15.7%,地方试点经验、特色做法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队伍迸发活力,“师徒传承”不断建强“文艺苏军”梯队。当前,全省共有4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400名各类文化英才。

与此同时,更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共享徐徐展开一幅百姓文化生活的美好画卷。江苏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书香江苏”建设深入推进,农家书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乡镇影院建设加快推进,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让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高质量发展,使江苏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834亿元,占全国的10.9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累计185家(次)企业、54个(次)项目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南京、苏州等地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无锡市入选全国首批文化出口基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正在全域高标准推进。江苏秉持吴韵汉风、水韵书香的独特禀赋,打造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等品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已成为示范样板。”焦建俊表示,江苏架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四梁八柱,推动资源要素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域集聚,以运河文化引领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在传承弘扬中讲好故事,彰显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和当代形象,让全社会形成“一提起运河就想到江苏”的普遍共识。

“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已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胜梅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各类文旅创建,发展融合业态,扶持融合项目,以更多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耕公民道德涵养精神文明根脉

提升文化品质回应美好生活期待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