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高考

20210610期来自:新华日报

□ 孙宝东

年年高考,今又高考。这几天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打开手机、电视和电脑网络,高考话题扑面而来;APP上满是专家们仔细介绍关于考前和高考期间的营养及保健常识,还有过来人热心地罗列细化到极致的各种注意事项;城管部门要求工地停止夜间施工;交管部门拿出了一系列专项保障方案;气象局还很贴心地推送出高考气象指数;连我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也挂出了“高考临近请勿喧闹”的告示。

前两天在网上帮外地朋友预订一家酒店客房,不但客房价格上调,而且手机上显示早已不再接单。电话咨询得知,该店临近一个高考考点,房源都变成了“高考房”,很火爆,几个月前就订出去了,这两天不接单是因为要调整房内格局,以适应家长和考生们的特殊需求。

考生们自不用说,单看那些考生家长们,伴随着关注和希望,有些人的焦虑和不安比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请假全程陪护是“规定动作”,精心准备高考食谱也是必须功课,焦虑过头的还有强拉子女去吸氧、输氨基酸营养液,甚至有家长打政府热线12345投诉飞机场,要求高考几日所有航班停飞。原以为穿上象征“旗开得胜”的旗袍和“马到成功”的马褂去送考是网络段子,现在了解到还真有其事。类似举动营造出的气氛足以感染所有人,也不禁令我想起当年的高考。

我参加高考是在38年前,对于人生中这样一件大事,已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了,大概因为其过程太平淡了,压根就没紧张过。其实相对于当今,那年头的高考竞争足以用“惨烈”两个字来形容,曾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说,不少人在预考中就被淘汰,连参与正式考试的机会都没有了。要说到高考结果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更是现在的考生所无法体会的。那绝不是仅仅关系到将来能否找个好工作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决定了能否跳出“农门”,能否吃上商品粮的问题,涉及的是户口和身份,是一考定终身的未来。

但我们那一代的父母大多没什么文化,所以学习上的事情很少过问,也过问不了,就连填报志愿这种影响终身的大事,我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拿的主张。受物质条件的制约,生活上的照顾也是极其有限的,脑白金、能量奶肯定没见过,充其量是周日回家时晚餐多添一个菜,返校时多带上一包干粮,外加一两句叮咛。

那时住校,不管晚上自习到何时,总有老师办公室的灯光相伴,夜间老师还会时不时到寝室里巡查,帮着掖被、关窗。白天老师们授业解惑之余,也会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为学校也为父母更为自己争光,虽然没有现在这样的誓师大会、壮行仪式,弄得口号震天响,标语满天飞,可是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关爱。那时候还不至于由政府下令全面禁噪,但高考前后我们所受到的关爱和尊重却是和现在一致的。考点附近的招待所主动腾出房间用于考生休息,听说你是即将参与高考的考生,随便一个路人都会送上一句真诚的祝福。

也许正是这种关爱宽松的氛围帮助我以一颗平常心度过了当年高考这段不平常的时光。时代不同了,高考是一次逐梦的机会,但并不是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面对家长、学校和社会给予考生的关爱,作为过来人,我只想对所有关心高考的人们说一声,放宽心态也很重要,过度紧张大可不必,大家用一颗平常心待之,相信大家都会迎来人生不同的精彩。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