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小镇公司扎扎实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安置房小区变紫东“美好家园”

20210607期来自:新华日报

“蓄水”

□ 见习记者 周敏

通讯员 江帅 王韵清

初夏,走进即将交付的东流佳苑,高大乔木昂然挺立,古风凉亭旁的新土里冒出点点绿意,在阳光照耀下,满目生机。小区东门一侧,一套新增的新能源汽车负荷充电系统,让东流村居民老吴强烈点赞:“我随口一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梦想成真’!”

东流佳苑是南京紫东核心区首批安置房,也是南京地铁小镇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青龙片区的“首秀”。今年4月,东流一期安置房竣工,南京地铁小镇公司、中建二局邀请居民代表提前“打卡”。现场,一句“新能源汽车多,用电负荷能否跟得上”的嘀咕被“有心人”认真记下、迅速跟进。一个多月后,一套新能源汽车负荷充电系统出现在小区里。

这是南京地铁小镇公司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鲜活实践。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地铁小镇公司坚持守正创新“学党史”,贯通融合“悟思想”,砥砺初心“办实事”,接续奋斗“开新局”,把学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安置房小区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先把民生难题一件件找出来,再用心用情办实办好,不断提升青龙片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安置房小区成为“向往的家园”。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也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理念的政治责任,还是企业与地方政府同生共荣的现实路径。”南京地铁副指挥长蒋兴宝说,青龙片区涉农社区多,开发建设过程中居民诉求频发,唯有扑下身子听民意、深入一线办实事,才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发挥“头雁”作用,带动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汲取和挖掘蕴藏在党史中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开展“参观红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党史故事100讲等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召开6次座谈会、举办3场社区调查、组织4趟实地调研,全面摸清群众亟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委托第三方机构汇总统计、分析研判,通过“合并同类项”寻求“最大公约数”,找准片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共性问题……“需求清单”应运而生,“项目清单”迅即出炉。

把实事清单“列”实只是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步,关键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重点任务,把实事“做”实。看东流佳苑,南京地铁小镇公司提前布点,两座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先后建成,凉亭长椅、屋顶亮化陆续增设;看周边道路,“海绵”实践“见缝插针”,BIM技术导入全过程设计,每一条道路都能“吸水”“净水”

“补水”,逢雨必涝的历史彻底打破;看在建工地,工人宿舍房外撑起钢结构支架,房顶铺上厚厚防护板,增投百万元加设“金钟罩”,折射南京地铁小镇公司时刻将安全挺在最前的使命担当;看居民就业,联动参建单位、周边商铺,释放工作岗位,开展岗前培训,家门口的招聘会提上日程……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推进,一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小镇样板”正渐行渐近!

办民生实事,促小镇发展,南京地铁小镇公司还有“关键一招”——打造“社企共建”党建品牌。前期,结合袁家边社区实际情况,南京地铁小镇公司量身定制共建方案。通过外引内培多家社会组织,为老开展助餐、助浴,为小推出三点半课堂、亲子研学游。与此同时,多渠道为社会组织募集资金逾90万元,确保社会组织服务群众高质量、可持续。如今,在地铁小镇,“社企共建”已成为口口相传的党建民生品牌,“青龙经验”“小镇模式”也被不断复制和创新。

最新案例是,回应麒麟铺社区群众“呼唤”,一座便民服务站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待投用,老花镜、充电宝、雨伞、药箱等一应俱全。麒麟铺社区相关负责人感慨:“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地铁效率’令人惊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蒋兴宝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回应基层期盼,既要做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在保障房建设、道路修建、停车位增加等方面发力,又要注重普惠性与长期性,创新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等方式,在“最后一米”上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信念信心,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热情激情,汇聚起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青龙片区乃至南京紫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按照计划,东流佳苑本月底将迎来首批入驻的142户拆迁居民。前两天,地铁小镇公司“为民办实事”微信群收到一条留言:“后期的保障房,也会像一期这样‘高大上’吗?”答案,是肯定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