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地落子创新“先手棋”

20210607期来自:新华日报

打响创新发展“当头炮”

□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孙焱平 吴晓倩 葛莉莉

初夏的浦口经开区,创新周的热力扑面而来,科技的力量正让这座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在智慧谷,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签约一年就孵化引进了24个优质项目;在低碳谷,南京大学浦口资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研发的二氧化碳矿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加速抢占“双碳风口”;在紫峰研创中心,原子团簇与器件制造研究院正寻找新材料领域“弯道超车”的路径,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人均产值已突破百万元……

新型研发机构,是南京打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最后一公里”,解决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的“先手棋”。3年多来,浦口经开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向新研机构导流最好的资源,为人才团队提供最好的服务,一批“关在实验室”“锁在抽屉里”的成果正快速变成有市场、有价值的创新产品。目前,园区已集聚23家新研机构,其中6家通过市级备案,孵化引进企业129家,真正成为浦口打造“地标性产业高地”的“特种兵”。

紧挨着宁滁快速通道的浦口经开区低碳谷,南京大学浦口资源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赵良忙得不可开交,研究院核心产品二氧化碳矿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已进入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最近他的时间几乎全部花在了与意向企业洽谈上。这是浦口经开区引入的第一家新研机构,研发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大名鼎鼎——原南大校长、中科院院士陈骏。

时间倒回至2017年,南京提出建设以人才持大股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研发机构,用体制机制改革鼓励高校团队走出校园搞创新。浦口经开区地处苏皖交界,园区没有一所高校,但新的时代背景下,不紧跟科技潮流,不抢占创新前沿,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用最大的诚意把专家院士请进来,用最好的机制把科研成果孵出来。”园区管委会主任童金洲说,新研机构是创新名城建设和校地融合发展的“当头炮”,这一炮,经开区必须打响。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浦口区委主要领导登门拜访,园区用足用好政策全力保障新研落地,职能部门全流程服务人才团队,以制度设计创造最宽松的创新环境。

“最大的诚意”,字字千钧!南京大学浦口资源环境创新研究院成功研发垃圾中转站渗滤污水处理设备,园区依托首购首用政策主动提供应用场景。原子团簇与器件制造研究院有大型实验装置,园区协调载体资源,匹配了合适的工业厂房。清研华科研究院院长王铭东感慨:“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投入资源最多、模式最多样化也最成熟的城市,就是南京。”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来了,南京大学陈骏、王广厚院士来了,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谢亿民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杨炳雄、赵建社来了……3年多时间,大院大所、专家院士纷至沓来,“新研矩阵”拔地而起,一大批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在浦口经开区实现产业化,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累计实现营收超3亿元。

当好产业强链“马前卒”

最近这一年,清研华科孵化的第一家企业清研易为,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一匹“黑马”。继去年11月完成1600万元天使轮融资之后,企业A轮融资即将尘埃落地,规模达2000万元。这家刚满周岁的企业被资本市场看好,主要得益于团队在新能源重载车辆高转矩密度电动轮、电驱动桥方面的技术优势。

科技创新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新研机构提质增效,落脚点是将更多的科研成果孵化成实体企业,答好产业强链补链的“填空题”。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浦口经开区引进的新研机构,研发方向高度聚焦于集成电路和高端交通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园区产业政策部副部长彭静馨分析:技术更新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又衍生出新的技术需求,在这个循环中,新研机构的角色就是一往无前的“马前卒”,不断为对接产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集成电路是浦口经开区集聚程度最高,份额占比最大,引领作用最强的产业。近年来,园区联合高校院所,相继引入凌华集成电路研究所、国科半导体研究所和密科(南京)新能源光电科技研究院,结合企业在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芯片设计等方面的需求,招引研发人才、突破技术瓶颈,为冲刺千亿级“芯”高地精准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新研机构就要聚焦什么。依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清研华科围绕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领域,探索“知识+资本+资源”的运营模式,迅速成为行业“最强大脑”,目前已孵化24个项目,其中21个完成公司注册。

浦口经开区的越博动力率先抱紧研究院“大腿”,借助清研华科的商用车大功率电机性能测试系统,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发展需求,有效放大新研机构对地方产业的带动作用。而今年,三大央企共建的中汽创智也与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服务国家战略“一盘棋”

三个机械手臂协同作业,超声振动刀柄高速旋转,精密电解加工机床“吐出”一个个复杂结构件……在江苏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最尖端的智能制造工艺令人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智造线上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为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飞机制造厂商定制。

新研机构不仅要服务于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应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甩开“卡脖子”的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是中央高度关注的国家战略,而集萃精密正是“攻坚集团军”中的重要成员。董事长赵建社骄傲地介绍,“国内不少新型飞机上,都有我们生产的零件!”

何止飞机制造。在原子团簇与器件制造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全力攻关原子制造技术,力求将原子按照人们的意愿和需求排列组合,孕育颠覆性的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原理。最新的成果是,以合金原子颗粒作为微构剂的合晶石新材料,性能得到倍数及指数级的提升。北新建材集团等联合投资2.4亿元,即将在江北环保产业园建设生产线。

但在研究院执行院长宋凤麒看来,合晶石材料的量产,并不等同于掌握原子制造核心技术,“真正的产业化,需要达到每小时产生毫克级新物质的水平!”尽管如此,研究院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目前中美在该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

原子制造技术对未来有多重要?宋凤麒最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操控原子制造团簇基元,实现从0.1纳米到达1纳米,逐步组装成元器件与电路,通过探索一种自下而上的极限制造工具,彻底摆脱光刻机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制约。

今年初,南京发布“2020十项重大创新成果”,王广厚院士团队的“原子团簇宏量制造装置”,和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的“高精度大负载机器人与智能加工装备”成功入选。浦口经开区新研机构在前沿领域的开拓能力可见一斑。“产业进阶呼唤扩大创新源头供给,板块竞争更需要培育人才优势。”童金洲表示,园区将以更大力度建设新研机构,加快推进研发和应用“双向拓展”,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