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纵横

20210607期来自:新华日报

“大而不强”,

约。”6月3日,2021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再次向业界发出加速转型的呼吁。

江苏是化工大省,在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当天发布的今年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中,江苏9家园区上榜,入选数再次全国居首,远超其他省份。但毋庸讳言,“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状依旧困扰着化工大省的转型蝶变。

立足“十四五”,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两根杠杆真正撬动产业结构大转型?会场内外,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了多家江苏化工园区负责人和相关企业,探寻他们的“破题”之道。

□ 本报记者 付 奇

化工产业走向“大重构”拐点

江苏是中国化工生产的集中区之一。“十三五”期间,面对疫情、贸易摩擦以及空前的安全环保压力,省内石化行业仍基本完成了主要经济指标。其中,化工园区规范化水平快速提升,已成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以化工园区为依托,石化产业布局“大重构”与集群化发展效应初显。

但纵览全球产业版图,江苏化工产业整体仍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结构性矛盾仍是化工行业最突出的全局性矛盾,产业结构层次低下、产品结构雷同、资源矛盾制约突出,仍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制约。

放眼“十四五”,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的任务依然繁重。记者对比发现,相比较其他省份,江苏拟在建化工项目相对较少,是沿海地区相对新增数量偏少的省份。这是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严“卡”门槛的结果,也真实反映出江苏石化行业宁可“步子迈得慢一些”,也要走正规化、精细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之路的决心。

以总投资677亿元的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例,这一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石化产业重大建设项目,成为连云港产业强市“一号工程”。“该项目看似‘逆风上马’,实则不仅对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支点、实现‘后发先至’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力推进了我省沿江石化产业向沿海转移的大战略进程,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连云港徐圩新区相关负责人感慨。

实际上,江苏化工行业逐步呈现出从扩规模转向提质效的趋势。一组数据对比便可见一斑——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关闭化工企业4454家,总数从近7000家下降至2341家,压减率约65%;化工园区从54家压减至29家,压减率为46%。

随着低端低效产能大幅减少,省内区域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化工园区质态得到提升。翻看此次化工园区30强榜单,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虽然综合排名第2,但经济总量第1、单位面积产值第1;综合排名第10位的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单位面积产值则攀至第5。这些园区,都是“亩产论英雄”年代,江苏化工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缩影。

激活“绿色杠杆”,提升环境管理“阈值”

能源消耗以及污染减排,一直是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转型压力。

中国石化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石油与化工行业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总能耗首次突破6亿吨,合成氨、甲醇、乙烯等重点产品平均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此外,行业危险废物管理问题突出,废水治理等也成为长期困扰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