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苏文库》

常州2500多年历史上诞生了7318种著作

20210604期来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于 锋

“艺文志”是我国特有的目录类型,指由历代或当代地方著作汇编而成的目录,对搜集图书文献和考订学术源流具有重要作用。在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中,地方艺文志的出版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展现江苏历史文献家底,呈现江苏文化整体景观。

近日,《江苏艺文志?常州卷(增订本)》正式首发。来自省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常州大学,围绕区域文献整理、出版与研究,常州文脉等学术命题进行深入探讨。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内一批学者合力编纂而成《江苏艺文志》,收录江苏省历代作者和著作。其中的“常州卷”由已故知名学者钱璱之牵头,30余位专家分工撰写。他们从历代府县志、诗文集的记录和各家图书馆古籍目录卡片入手,集腋成裘。受时代和条件限制,初版的《江苏艺文志?常州卷》还存在一些缺漏或错误。因此,南京师范大学江庆柏教授重新组织专家,在20年后对《江苏艺文志》进行增订。

从2014年开始,应南师大文献整理研究所委托,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叶舟、常州图书馆的朱隽两位学者开始对《江苏艺文志?常州卷》进行全面增补、核校。叶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历史文献的影印出版,学术条件的改善和互联网的运用,很多和常州相关的珍贵文献逐渐为人所知。新近首发的这套《江苏艺文志?常州卷(增订本)》“体量”增加,“干货”增多,共分为两大册,收录常州地区作者2240人、著作7318种。内容基本涵盖了历代常州学者、文人的著作情况,彰显了“诗国常州”作为“名士部落”和“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文化地位。

在25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江南名城常州诞生了哪些经典著作,翻开此书可以找到答案。叶舟说,南北朝时期是常州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常州是“兰陵萧氏”的故里,是齐梁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建立了两个王朝的萧氏家族中,涌现出文学家萧子良、萧统、萧纲、萧绎,史学家萧子显、萧子云等,他们的代表作如萧统《昭明文选》、萧纲的“宫体诗”、萧子显《南齐书》脍炙人口、光耀千古。唐宋以后,常州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宋代常州籍进士就有700余人。明代是常州学术文化走向成熟的时期,不能不提的人物是常州著名学者唐顺之,是他将常州文化精神发扬光大。与唐顺之同时并称“二贤”的薛应旂则直接促成了东林学派的产生,东林学派中,常州籍著名学者有很多,以钱一本、唐鹤徵、孙慎行等为代表。此外,明代常州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是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的不朽著作,蒋孝《十三调南曲音节谱》在现存南曲谱中为最古,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郑鄤的《曲选》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清代,常州人留下的著作更多,在《江苏艺文志?常州卷(增订本)》占有相当篇幅。”叶舟说,清代常州学者、作者、画家、曲家、医家辈出,形成多个学术流派,在中国学术史上大放异彩。

常州学派兴起于乾嘉盛世,以庄存与、刘逢禄等为代表,为今文经学在清代学术界争得重要地位;以张惠言、恽敬、李兆洛、陆继辂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为中国散文走向近代奠定了基础,《茗柯文》《大云山房文稿》等文集中的文章脍炙人口;张惠言、张琦兄弟编纂《词选》,开创常州词派,对近世词学具有开拓之功;清中叶,在钱维城、赵翼等人倡导下,黄景仁、洪亮吉、孙星衍等“毗陵七子”在诗歌创作、诗学研究等方面产生了全国性影响,《瓯北诗集》《两当轩诗集》等至今传诵;在史学界,清代常州学者赵翼凭借《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晚清时代,刘可毅、屠寄、张鹤龄等常州后起之秀比肩鹊起,延续了常州学术的传统。常州人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先驱。李宝嘉便是中国第一代自由职业文人,他的《官场现形记》被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此书被收入《江苏文库?精华编》。

《江苏艺文志?常州卷(增订本)》列出的常州经典著作令人眼花缭乱,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副院长葛金华说,常州文化命脉千年不衰,今天依然是研究江南文脉不可缺少的环节。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