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对孩子真的好

20210601期来自:新华日报

胡晓晶的女儿,在常州市某小学读六年级。全职带娃12年,胡晓晶自认为是非常称职的妈妈,也一直为自己和女儿和谐的亲子关系而欣慰。所以,有一天她看到孩子跟同学的聊天记录中,孩子吐槽父母缺乏理解、在家里很孤独时,着实吃了一惊。“就是当头一棒的感觉,她平时看着挺开心,基本上不会跟我争吵,哪知道她心里会这么想?我样样以她为重,天天陪着她,她怎么还不满意?”胡晓晶说。

为了搞明白原因,胡晓晶请上大学的侄女对女儿旁敲侧击地探问。“我妈陪我,都是陪我学习。”女儿吐槽说,从小到大,除了在学校,她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但是在一起干什么呢?去上辅导班、兴趣班。辗转在各辅导班之间时,妈妈的谈话也离不开学习。“上课之前会说,要认真听讲,不懂的问老师。下课之后又问,上课感觉怎么样?老师讲的能听懂么?有没有留作业?我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如果我说哪里没听懂,她能立马给我讲题。”

女儿还说:“妈妈只有聊学习时才聚精会神,我要是跟她说班上好玩的事情或者聊到动漫、明星,她就心不在焉地敷衍。所以,路上我宁愿在车里什么话也不说,她放点音乐给我听就好。”

为了女儿,胡晓晶做了很多规划,每年都有一个日程本,每天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周末和寒暑假。她曾经很得意自己的“排课”技能,能紧凑合理地利用每一段时间,兼顾孩子的学科发展、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训练。目前,她的女儿每周在培训机构上数学、英语、作文,在网上上口语课,还上钢琴、长笛、游泳和羽毛球兴趣班。胡晓晶还在一些手机软件上购买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如艺术、科学、新闻类的,“上学放学路上,我会给她听这些课程。”

可是女儿不领情。“她给我选的兴趣班都是她认为好的,有用的。比如钢琴可以锻炼左右脑协调,长笛方便带去学校表演。我喜欢玩水,希望她能跟我一起游泳,但她认为泡在水里随便游游没有锻炼效果,给我报了训练班,每次课都要游1500米以上才行。就连寒暑假出去旅游,她也要选寓教于乐的项目。有一次去西北旅游,她竟然整理出十几首描写塞外风光的古诗。我不喜欢博物馆,我不喜欢看到一个景点就要背古诗,我只想去游乐场痛痛快快玩一场。”侄女的“传话”让胡晓晶哑口无言。

胡晓晶深感挫败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孩子说的都是事实。“原来,我为了让女儿劳逸结合报的兴趣班、夏令营、冬令营,在女儿看来也是任务。现在想想,她曾经小心翼翼提议的晚饭后散步、周末看电影、逛逛杂货铺,对她来说才是陪伴吧。”

即将到来的暑假,胡晓晶给女儿早已做好安排:“暑假之后就上初一了,初中学科难度越来越大,不提前学不行。大家都在‘鸡娃’,家长们都在团课,所以我给女儿报了语数外衔接班,连上20天。平时的兴趣班不会停,还准备给她报一个去贵州的研学夏令营。”

胡晓晶说,过去她一直担心自己不“鸡娃”,孩子就会在今后的竞争中被淘汰,现在她开始认真思考:“到底怎样才是对孩子真的好?”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