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点燃江宁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10531期来自:新华日报

前言: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互为动力,相辅相成。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2017年9月,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江宁区为全市唯一集成改革试点区。试点启动以来,江宁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改革部署要求,把集成改革作为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法治为依托,积极探索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路径,全力打造“市辖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江宁样本”。通过三年多的试点实践,江宁“法治强区”“改革强区”品牌有效彰显,“商量书房”“互联网+养老院”等改革获国务院领导和全国政协领导的肯定、批示,“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不再审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22项改革创新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即日起,新华日报将陆续推出“以法治思维推进集成改革的江宁实践”系列报道,分别从“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三个主题切入,展示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在法治江宁的沃土上,集成改革交出的“高分答卷”。

审批“不见面”,改革让企业“少跑快办”;盘活“沉睡”土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再利用;创新科研资源转化方式,科技“赋能”新经济……2018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以“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促使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点燃了江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以法治手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多长时间?江宁行政审批局给出的答案是常态化0.5日办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可以联系家门口的银行,热情的银行职员从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开始全程代办,仅用0.5天就能完成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税票申领等企业开办全部环节。

不见面审批,集中体现了江宁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成效。2017年7月,江宁区行政审批局实体运行,15个部门、86项事项集中办理,通过内部多沟通、多并联,让市民少等待、少跑路,企业登记按下“快进键”。

开办企业最快1天,重点产业项目则通过“预审代办”跑出落地“加速度”。总投资50亿元的格力电器项目,依托江宁区行政审批局提供的预审代办、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帮办等服务,在土地刚摘牌时就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建设工期更是缩短了近一年。去年9月,首套“江宁造”格力空调已顺利下线,正式进入试产、投产、量产新阶段。统计显示,“预审代办”已累计服务项目234个,LG、中兴通讯等一大批产业实体项目相继顺利落户。

如今,江宁行政审批局首批已集中15个部门的86项事项,“预审代办”和“不见面审批”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90%以上审批服务实现不见面,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提速70%以上;证照套餐联办模式,让企业办结时间平均节省三分之一,最快可提速9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打造投资建设项目“一站式”审批大厅,搭配代办中心、联合图审中心、勘验中心三个中心,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精简事项要件,加快实现“753”改革目标。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江宁区营商环境优质度不断提升,先后制定出台3个营商环境“108条”文件,在项目审批、监管模式、便民服务等方面,创新实施预审代办制、审管联动、延时服务等一批改革举措,营商环境位列长三角第三、全省第一,江宁改革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以法治方式引导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深层次矛盾和利益调整,必须要以法治方式保障改革顺利推进。江宁区始终在法治框架内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围绕资源要素配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国资国企改革、贸易便利化等重点任务,用好用足法治方式,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原江苏嘉捷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已破产,这家公司的67亩土地转让给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预计产值达到600亿元,利税78亿元。盘活“沉睡”土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再利用,这是江宁区围绕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全面启动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改革的一个案例。

江宁全面实施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改革,制定“1+8”系列改革文件,集成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在12个片区先行试点,3年盘活低效用地一万亩,为优质项目落户建设腾出空间;推进国资国企“一企一策”改革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混合所有制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开放发展体制改革,成功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大力推进“一区多园”改革,完成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园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有效激发,江宁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经开区第六。

以法治力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但离不开法治的护航保驾。江宁区不断强化科技法治建设,全面落实南京市委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和市、区四个“1号文件”。

率先成立区委创新委,强化统筹推进职能,优化“战略规划、主体实力、支撑平台、产权保护”运行机制;聚焦“两落地一融合”,创新推出“新型研发机构落地链+高新技术企业生成链、环高校知识产业创新圈+校友经济发展联盟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组合拳,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市率先迈过千家大关、总数超1400家;加快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设立专利行政执法巡回审理庭、江宁开发区南京市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点、中国(江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宁分中心,集聚7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第二,知识产权影响力居全国区县第三位。

赵冉

【“以法治思维推进集成改革的江宁实践”系列报道】一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