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这一次,我离你如此之近

20210530期来自:新华日报

太湖美,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焦裕禄,一个滚烫的名字!

最早知道焦裕禄,是在中学课文《鞠躬尽瘁》中,那段对他生前用过的破洞藤椅的描写,至今记忆犹新。后来观看电影《焦裕禄》,始终记得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他带领大伙治理洪水的场景。成为一名记者后,学习穆青等人的长篇新闻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对文章中描写焦裕禄风雪中为五保户老夫妇送粮时的一句“我是您的儿子”,一直难以忘怀。

有幸踏上兰考这片土地时,焦裕禄已离开我们57年之久,但所见所闻,处处都有他的印迹。

从住地打车去往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的路上,焦裕禄纪念园、裕禄大道、焦桐广场……一个个地标和地名告诉人们,焦裕禄从未离开。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一间1:1建造的“起居室”里,当儿时课本中出现的破洞藤椅真实呈现在面前时,我的心突然像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一种由衷感佩瞬间涌现,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形象也更加高大起来。

“你知道这把椅子的故事吗?”当同行的95后摄像小王拿起相机“咔咔咔”一阵拍摄时,我见缝插针地问道。小王立刻反问我一句:“我们不都是听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吗?”

是啊,我们不都是听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吗?焦裕禄精神已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竭动力。

仰望纪念馆前的巨大焦裕禄石雕像,我心中默语:这一次,我离你是如此之近!

?上接1版 这是自去年11月在无锡举办的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苏锡常三市发布共建科创带倡议书以来,太湖湾科创带又一次“破圈”升级。

太湖之滨,创新潮涌。这片湖湾聚集无锡超过90%的科研院所、80%的在校大学生、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50%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天,太湖湾正在成为引领无锡乃至长三角未来的“科创眼”。

5月22日,由江苏省、中国船舶集团和无锡市联合共建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大楼启用,成为太湖实验室和深海空间站无锡研发基地的重要载体保障。此前,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先后落子太湖湾,为无锡持续提高重大创新策源能力、培育高端产业、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奠定基础。

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到浩瀚太空、万米深海,无锡打出“太湖科创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宏大叙事中,寻找城市“创业合伙人”。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引领,无锡正深入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将安排约占25%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核心技术;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只要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都有望拿到最高1亿元奖励。

在无锡,除了水质监测、蓝藻打捞等常规措施外,太湖西岸的两大生态修复工程将为持续十多年的太湖治理硬核赋能。

5月15日,宜兴丁蜀镇定化港到乌溪港1.5公里湖滨生态带修复工程启动建设;同日,宜兴周铁竺山圩退圩还湖主体工程全面启动,两年后,3174亩圩区将恢复成太湖水面。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重点围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率先探索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2019年,无锡与苏州建立望虞河联合河长制,与常州签订跨界水环境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去年,无锡与湖州建立太湖蓝藻防控协作机制,建立统一规划、联合执法、生态修复、联合巡查等“十项机制”,共同提升蓝藻防控水平。

2007年以来,太湖连续13年实现安全度夏。10多年来,环太湖城市人口增约2000万、GDP增约135%,但太湖水质从Ⅴ类改善为Ⅳ类。这一奇妙“反转”的背后,是无锡在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关闭3000多家污染企业,累计压减钢铁产能290万吨、水泥30万吨。

去年,无锡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江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日召开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上,无锡捧出的“零碳城市”图景令人憧憬;随着苏锡常地区轨道交通“一张图”、快速通道“一张网”编制形成,“十四五”期间这里每年将开工两条地铁线,“轨道上的苏锡常”常来常往、亲上加亲;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名院名校纷纷在无锡建立跨区域联合体,家门口看名医、读名校,“幸福圈”触手可及;“无难事、悉心办”,是城市营商环境品牌,也是无锡对“一家人”温情而郑重的承诺……

在太湖之滨,眺望长三角未来,就如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样——“无”限可能,充满“锡”望。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