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

20210528期来自:新华日报

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36年前采访费孝通先生时他说的一句话:苏南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那是1985年7月18日晚,在吴江宾馆的一幢老楼内,仲夏酷暑,75岁高龄的费老打着蒲扇,与笔者倾心交谈,因为说的都是双方关切并有共识的乡镇工业,令费老心扉畅开,由乡镇工业谈到了他总结的“三为主一共同”的苏南模式,他坚定地说:苏南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旨在共同富裕的发展经济的路子。

其实当时我对此的认识还很肤浅。随着我在苏州农村新闻生涯的前行,对费老的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含义才逐渐理解。

费老当年调研总结的苏南地区为苏锡常三市的12个县,其中8个隶属苏州地区,我有幸作为媒体人在苏州农村工作了大半辈子,记录了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誉为“人间天堂”中的成长发展历程。然而,1962年我调入沙洲县(今张家港市)供销社时,各方面的艰辛实在联不上“天堂”的称号。当年的沙洲80%的乡镇不通公路,自行车成了主要交通工具。1963年秋,我陪同县供销社主任下乡检查棉花收购工作,来自山东老区的主任不会骑自行车,我俩用一个星期走遍了沙洲片5个供销社和锦丰轧花厂,最后一天在乡间小径上碰到县委书记,同为来自山东老革命,同样不会骑自行车,两位老战友在路边稍作交谈后握手告别,各自迈开双脚继续前行。现在看来,这样的下乡是多么辛劳,而当时的农民就更艰苦,80%的农户住的是草房,一个劳动力年均收入仅61元。

苏州地区8个县农村大同小异,沙洲由于人多地少更差些,被称为苏南的苏北。在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拂下,短短几年时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千万株盛开的梨花,就是从务农中解脱出来的农民双手创造金光灿灿的乡镇企业。这时,我已调任县委新闻秘书,走遍了由此诞生的亿元乡和千万元村,见证了农村工业化艰辛而光辉的进程。我为当年沙洲的乡镇工业典型鼓与呼,为《沙洲在腾飞》而奋笔疾书,记录了张家港精神诞生的坚实基础的形成。从1968年我采写的通讯《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秦振华》,到1994年我率先撰写长篇通讯《改革开放的带头人—秦振华》,我经历并记录了张家港精神的诞生与发展。

这种不畏艰难,励精图治的精神,在苏州各县都在产生。1984年6月,我调入苏州报社农村部后,即领略了更多的亿元乡镇和千万元村的风采。由此构建了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前进,昆山率先自费创办开发区,很快,全市各县几乎同步前进,市里也创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和新加坡合作兴办了苏州工业园区,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将乡镇企业求贤求资若渴的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苏州经济社会三大历史性跨越中的前两大跨越: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并为第三大跨越——城乡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

至此,苏州市委总结推广的“三件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横空出世,这“三件宝”都源出于苏州农村,源出于乡镇工业,成为苏南模式的内核。

这一系列的实践—总结—提高—推广,都贯穿着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是历届苏州市委率领各级党组织,在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开拓前进,并在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引下,使苏南模式的落脚点为“共同富裕”。因而,在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在土地批租逐渐加量,集体资产日趋增加,农民权益的紧密度发生变化之际,吴中区木渎镇金星村诞生了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权益得到保障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随即又诞生了土地和农产品专业两个股份合作社,市委迅即予以支持总结完善,称为农村新型三大合作组织,很快覆盖全市农村。这种让农民共享城乡一体化改革开放成果的合作社,在全国尚属首创,吸引了国家级三农问题专家韩俊,他率队调研总结为全国首创的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典型,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而向面上推广。

此时,我虽已退休,仍参加了韩俊团队的调研活动,随后在韩俊与苏州市委领导合作编撰《苏州农村改革30年》、《城乡一体化的苏州实践与创新》两本专著时,我被市委聘任参与了编撰工作。其间,搜集到大量先进典型,专著用量有限,时任市委书记王荣曾建议我以“苏南模式英雄谱”的主题,拍摄电视系列片。对此外行的我显然难以胜任,但由此激发我撰写了《苏南模式在苏州的实践》专著,将我与韩俊团队合作期间的感悟,以及14个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十篇典型调查收录于内。这些典型和调查中,深深地留下了历届苏州市委殚精竭虑,勇于开拓,善于总结,热情关怀的印痕,他们闪烁的光,是党的方针政策之光,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精神之光。

比如,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为了中国的钢铁做大做强,打了一个个硬仗,拼出了一身病痛,跃上了一个个高峰,沈文荣也荣获了中国企业家几乎所有的荣誉。尤其是参加了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他对称他为“十六大上的中共首富”的香港记者说:“即使外界把我看成富豪,也不会影响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还将他的下一代培养成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两个儿子先后从英国学成回来,他让他们从实践中锻炼成长,先后入了党,都有很好表现和实绩。小儿子沈谦被选为所在党支部副书记,大儿子沈彬被选为集团党委书记,之后才担任董事长。他狠抓党建,把党支部建在车间里,全集团拥有党员5000多名,占职工总数的16%。父子仨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沙钢永远姓共,永远跟党走!在这一支英勇善战的共产党员队伍的带领下,沙钢连续14年进入世界500强,创造并保持着诸多钢铁业的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他们炼出的产品,随着神舟飞船遨游太空,随着航空母舰闯荡大海大洋。去年还成功登上世界钢铁业的“珠峰”项目薄带铸轧,使节能、节水、节地和减排均达到了80%以上的惊人收效。沈文荣表示:我们要将这一成果推广全国,为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再看一位农村的老先进:常熟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他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气概,硬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蒋巷,建成人美地美村富的美丽乡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去年村民人均收入5.61万元,家家住上了村里建造的优惠别墅房,唯独他没要,因为他已升任镇党委副书记,虽然他仍然担任村党委书记,全村村民也都认为老书记应享受村民同等福利,他也坚辞不受。他说:“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村民安居乐业……要的是乡亲们都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八大代表,被中宣部选树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

正因为苏州城乡拥有一大批沈文荣、常德盛那样优秀的共产党员,才使得苏南模式更具魅力。而在这几十年间,关心、支持帮助他们的领导,有一些被调任国内10个省、自治区任省级领导,有一些被调任江苏12个市任市级领导,他们将苏南模式中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乐于奉献、为民谋利的可贵精神,传递到更多地区。在这同时,也有一些外地领导来苏州履新,他们很快融入苏南模式的氛围,传承并发扬苏州“三件宝”的精神力量。他们同时还带来外地的先进经验,使苏南模式更增光彩。近年接连有两位外地领导来苏州主政,使苏州的经济社会建设跃上新的台阶,虽然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苏州依然行进在国内改革开放的第一方阵,使苏州人民享受到越来越好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有明显感受到的,比如交通、住房、教育、卫生等,也有并不明显被感受到的,比如水环境的治理和生态水平的提高。去年我有机会采访了解到苏州对水环境治理的情况,历届苏州市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达数百亿之巨,并创造性地落实河湖长制,使8600平方公里的苏州全域水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困扰苏州城乡多年的黑臭水体成为历史。每到双休日、节假日,我们总能在电视中看到,环金鸡湖、阳澄湖、太湖,乃至各县市区数以百计湖泊的环道,以及长江、大运河、太浦河、望虞河、护城河等大小数百条河流两侧,那些高标准的车道和健身步道上,自驾游的汽车如流水,欢乐的人群似神仙。我忽然想起1963年我与山东老革命步行下乡的情景,禁不住感慨万分。

“美好生活”不仅让新老苏州人享受,还受到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青睐。近年来他们纷纷到苏州落户,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他们考量中的重要砝码。你看,世界上许多500强企业总部都选择环境优美的大海之滨,湖泊、河流之畔。如此美妙的良性循环,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苏州绿水青山间生动显现,令人欣喜。

“美好生活”有诸多指标,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及其比例,以及“平均寿命”两项,可能是最重要的两项考量。2020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3元,均列全国前茅,二者之比为1.88:1,大大低于全国2.55:1的比例,2020年苏州市的人均期望寿命达83.82岁,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至此,费老的那句话:苏南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含义,我在耄耋之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终于高兴地领略到了。沿着这条光辉灿烂的大道前进,苏州一定能成为社会主义的人间天堂。

(作者为苏州日报原副总编辑)

文化

powered by 闻道